在韩国寻访茶道|韩国茶道
来挪去,显然没有经常来这里。郑老师告诉我们,外衣只是表面东西,这种献茶,其实磨炼的是心性,因为需要比平时够多的凝神和注意力。
看学生们先把热水倒进一个瓷壶,再倒进茶水壶,比平日倒茶直接从瓶中取水多一道工序,显然,这献给佛的茶,不能轻松对待。最后倒在杯中的茶,只是在神坛上放一小会儿,归根到底还是给人喝,我们需要三口喝完自己的杯中茶,每一口茶都有意义:第一口给神,第二口算是给泡茶者的感谢,第三口茶则是感谢自己,这杯茶一定是三口喝完,虽然韩国茶杯较中国茶杯大,但是因为杯中绿茶很淡,所以喝完并不算难。第二杯,则可以随意喝茶了,即使在佛前,喝茶也不需要安静,郑老师带着学生和我一起讨论茶的色、香,她们很好奇中国的绿茶那么浓,我们怎么喝得下去,我只能说,韩国的绿茶太淡薄,反而不是我们习惯的口感。我非常奇怪为什么茶树到了韩国出来这种奇怪的茶汤,我们在地毯上坐着、交流着,在她们看来,现在是享受茶的时间,刚才在佛前敬茶的凝神状态已经没有了。
这种“茶谈”,其实是韩国爱喝茶的人特别享受的时刻。“不需要安静啊,无论是在茶室还是在佛殿里,供茶之后就是轻松的时间,我们可以喝茶吃点心,边喝边谈,寺庙的师傅们也是如此,这也是修行的一种方法。”这种轻松随意式的“茶谈”,完全与日本茶道迥异,也与中国的禅茶修行特别不同,以至于见到性坡老和尚,我第一个问题,就是问这个规矩的由来。
性坡老和尚虽然在韩国宗教界地位很高,可是从外表一点看不出来,就是个穿着僧衣的笑眯眯的老和尚,也能说中国话,因为经常去中国,一对福建来的普通的中年夫妇也来拜访,原来是性坡老和尚在中国认识的做漆活的师傅,为感谢他们的照料,专门请他们来韩国玩的。
两人说性坡老和尚身体好,都80岁了可是走路极快,我才知道他的年纪,外表一点看不出来。
老和尚告诉我,韩国的茶道,最初确实在寺庙中最为流行,新罗高丽时期,寺庙里喝茶甚为流行,形成了一定的规矩,并且普及到了民间;到了李朝开始,因为要压抑中国对朝鲜的影响,无论是佛教还是茶道,都受到了冲击,民间开始废弃了茶道,但是寺庙里还留存了古老的饮茶方式,而且边喝边聊的习惯也一直没有变化。“应该说话,喝茶是开心的事情,戒律越少,心情越愉快,开心才能悟道。”老和尚说话非常利落,他背后是自己整个一生对韩国和中国文化的领悟。“我十多岁出家,经历了日据时代,也经历了朝鲜战争,一直到现在,我个人是喜欢中国和韩国的文化的,日本文化里有太多的武士道精神,这可能是他们在喝茶的时候禁止说话的理由,我们没有这种文化。”
老和尚喝茶,用最普通的瓷壶,但是分茶的水汩颇为特殊,表面看上去是瓷器,但是又有点像漆器,一半是釉,一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