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贡茶实录
清宫贡茶实录
惊世发现
1963年北京故宫处理清宫贡茶,总计有两吨多。其中就有一部分是普洱 茶。据中华茶人联谊会副秘书长、高级经济师王郁风先生《普洱 茶与清皇朝》一文载:“本世纪60年代初,北京故宫茶库里还存放着清宫没有吃完用完的贡茶数吨,其中仍有普洱 茶、女儿茶、茶膏。1963年故宫处理清宫贡茶2吨多。普洱 团茶大者如西瓜(略扁),小的如网球、乒乓球状,茶色褐黑,不霉不坏,保存完好。茶团表面有拧紧布纹的印痕,可见当时制茶是用布包着揉紧、干燥成型的。工作人员曾选了一个大的普洱 团茶用磅秤称了一下,重量为5.5市斤,当是清代5斤重的团茶……60年代初,茶叶减产,内销市场供应不足,这批故宫普洱 团茶,打碎筛细,拼入散茶卖掉了。据故宫老专家单士元先生说,故宫贡茶中的普洱 团茶、茶膏等仍留有样品。
身世追踪
普洱 贡茶,现留存的实物,据专家考证,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此茶品生产厂或说成品加工者为普洱 贡茶茶厂,原料及初制系西双版纳倚邦茶山。
无味之味
据称,这些普洱 贡茶,曾有专家取了一些试泡,评语是:“汤有色,但茶叶陈化、淡薄”。这也正好印证了邓时海先生之说:大多数的普洱 茶品茗高手,都公认无味之味,是普洱 茶的极致极品。
贡茶实录
普洱 茶作为皇朝贡品起始于清雍正年间,历史上,普茶唐宋以来就销往西藏,以后历代皇朝常用普洱 茶同藏区交换马匹,普洱 茶开拓了茶马互市。普洱 茶有了稳定的销路和市场,需求量增多,加工技术得到提高,便促进了普洱 茶生产的发展。公元1644年清朝建立,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清王朝的统治势力到达云南,雍正皇帝指派满族心腹大臣鄂尔泰出任云南总督。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鄂尔泰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推行“改土归流”的统治政策(废司、设官府、置流宫、驻军队、加强行政统治)。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设置普洱 府治,同年在思茅设立宫办的茶叶总店,指派“通判”官员亲自掌管总茶店。
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设置“思茅厅”,辖车里、六顺、倚邦、易武、勐腊、勐遮、勐阿、勐龙、橄榄坝九土司及悠乐土月共八勐地方,裁思茅“通判”,悠乐同知移往思茅,改称思茅同知,六大茶山均在思茅厅辖区内,于是普洱 府的思茅厅成了普洱 茶的购销集散中心,集市贸易十分繁荣。清代学者倪蜕《滇云历年志(卷二)》对普洱 茶和普洱 贡茶记载颇为详尽:“雍正七年,总督鄂尔泰设总茶店于思茅,以通判司其事,六大山产茶。向系商民在彼地坐放收发,各贩于普洱 ,上纳税转行,由来久矣。至是以商民盘剥生事,议设总茶店以笼其利权。于是通判朱绣上议,将新旧商民悉行驱逐,逗留复入者俱枷责押回,其茶今茶户尽户数运至总店,领给价值,私相买卖者罪之,稽查严密,民甚难堪。又商贩先价后茶,通融得济,官民交易,缓急不通。且茶山之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