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贡茶实录
小了商业贸易的范围。清人阮福于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写的)《普洱 茶记》中所说:“普洱 茶于二月间采蕊极细而白,谓之毛尖,以作贡,贡后方许民间贩卖”就反映了这个现象。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贡茶制虽有弊端,但列为贡茶的茶类即是精品,普洱 茶于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列入贡茶案册,清宫品重普洱 茶的风尚得以传扬,故有“普(洱)茶名重天下”之说和“普洱 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的历史记载,从而打造了普洱 茶的历史地位,造就了普洱 茶成为闻名中外的世界名茶。
普洱 茶为何被列为贡茶?历时200多年而不衰?贡茶数量每年岁贡都有增加,一直深得清王朝帝王将相的青睐,其主要原因就是清皇朝满族祖先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游牧民族,日常饮食以肉食为主,进入北京成为帝王贵族后,养尊处优,饮食都是山珍海味,需要一种助消化功能强的茶叶饮料,而普洱 茶正好具备了这种特性。普洱 茶的特性,明、清时代人士早有体验,并有多种文字记载,明代崇祯进土、懂医学的学者方以智在《物理小议》中写道:“普(洱)茶蒸之成团,西蕃市之,最能化物。”清朝乾隆年间学者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里说得很清楚:“普洱 茶,大者一团五斤,如人头式。名人头茶,每年入贡,民间不易得也。有伪作者,名川茶,乃川省与滇南交界处人士所造,其饼不坚,色亦黄,不如普洱 茶清香独绝也。普洱 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思茅厅采访》中有载“普洱 茶帮助消化,驱散寒冷,有解毒作用”普洱 茶所具有的这些特性,正好迎合了清王朝的生活需要。普洱 茶作为贡茶进入北京清皇宫廷后,皇宫成员都要品尝,经过同各地送来的贡茶进行比较,发现普洱 茶茶味与茶性都不同于其它地方的小叶种茶,普洱 茶帮助消化的功力最强,并有治疗、保健作用,普洱 茶浓厚和特殊品质的茶性,非常适合清宫贵族们的品饮口味,于是普洱 茶被长期列为贡茶,清皇朝贵族们认为普洱 茶不但是最好的饮料,还有药用价值。普洱 茶贡品中的女儿茶、普洱 茶膏、人头茶,深得帝王、后妃及贵族们的特别常识,清宫中以饮普洱 茶为时尚;以普洱 贡茶作为礼仪活动和尝赐用茶:以普洱 茶作为国礼赠送。从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开始,普洱 茶正式被列为贡茶。直到光绪三十年(公元1908年)因地方混乱,盗匪蜂起,才得以借机停止了交纳普洱 贡茶一项,但普洱 贡茶在清宫中已经饮用了将近200年之久。
普洱 贡茶是在清代普洱 府思茅厅的监制下,由思茅同知采办。每年茶农们将春天最好的茶叶采收后加工成芽茶、蕊茶、团茶贡给皇上。当时进贡的普洱 贡茶由于采制精细、包装完善、运输途中又倍加小心,已成为普洱 茶精品中的历史产物。随着时光的积聚,普洱 贡茶历史的味道已经越来越重,越来越浓。同时,由于存放贡茶的北京故宫的特殊性,虽然经历了改朝换代和历史的变迁,中华民族众多的珍贵历史文物仍然得以存留于世。普洱 贡茶虽然也历经沧桑,但仍然有极少的普洱 贡茶存留于世。
据中华茶人联谊会秘书长王郁凤先生的研究资料证实: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北京故宫的茶库里还存放着清宫没有吃完用完的贡茶数吨。其中仍有大大小小的普洱 团茶、女儿茶、普洱 茶膏。普洱 团茶最大的如西瓜,重五斤半,小的如网球、乒乓球大小。这批存留的普洱 贡茶茶色褐黑,不霉不坏,保存完好。茶团表面有柠紧布纹的印痕,可见当时制作普洱 贡茶时是用布包着揉紧后干燥成型的。最大的普洱 团茶形状似人头,对照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中对普洱 贡茶所论述“人头式,名人头茶,每年入贡,民间不易得也”的记载相符合。这批存留的普洱 贡茶依推算,至少是慈禧太后时代留下的,已经大约有150多年的上陈期。1963年,北京故宫将这批普洱 贡茶(约二吨多)处理,北京茶厂将这批普洱 贡茶打碎筛细拼入其它散茶流入了市场,这是存留到现代的一批珍贵的历史贡茶实物。
北京故宫博物院目前仍留存有普洱 贡茶茶膏和团茶。其中存留的两沱普洱 贡茶,就是目前被视为国宝的“普洱 金瓜贡茶”。普洱 金瓜贡茶,是现存的陈年普洱 贡茶中的绝品。由于贡茶的原料为大叶种普洱 茶的一级芽茶,经过长期存放,会转变成金黄色,故称为金瓜贡茶,港台茶界称其为“普洱 茶太上皇”。目前,普洱 金瓜贡茶的两沱真品分别保存于杭州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与北京故宫博物院。专家对存留的贡茶实物进行考证,证实其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普洱 金瓜贡茶属普洱 茶中的紧庄茶,贮存如此之久的茶叶,已是世所难觅。
普洱 茶在清代,不但是宫廷宠爱的贡品,更受海内外人士及名人的喜爱,普洱 贡茶也由此流传于世。陈放百年以上的古董级普洱 茶目前因存世不多,现已奇货可居,不仅难得一见,且价值不菲。《北京晚报》的一条消息报道,在北京茶叶市场,一片陈期80年以上的六两普洱 茶叫价100万元。
2004年2月,当年流转至鲁迅、许广平珍藏的清宫普洱 贡茶在广州亮相。这批贡茶中的普洱 茶膏共有39块,方形,盛装在精致的红色锦匣里,基本保护完整的有24块,每块如一枚一元硬币,厚度约半厘米,重约3克。茶膏表面色泽呈黑褐色,正面有花纹图案,可看出制作工序繁复,技术含量高,工艺精细。2004年2月8日下午在广东大厦举行的拍卖会上,拍卖其中的一块普洱 贡茶茶膏(约3克重),经过20多轮竞价,最后一位曾先生以1.2万元拍得,创下了普洱 茶拍卖的天价。经有关专家品鉴了藏品中的散块普洱 贡茶,只见茶块经开水冲泡很快融开,茶汤呈褐泛红色,闻有陈香茶味香气飘出,滋味平淡,经数次冲泡后茶块全部融化。
茶叶一般来说都要喝新鲜的,但普洱 茶越陈越香,越陈越贵。普洱 茶不但同古玩、艺术品、玉器一样具有珍贵的收藏价值,而且成为了“能喝的古董”,在所有茶品中,只有普洱 茶有此地位而唯我独尊。《中国茶史散论》在论述历代名茶中说“名茶的形成和发展是多方面的,同社会制度、生产盛衰、文化进步都有密切关系。贡茶、名山、文化名人、消费市场都是促进名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普洱 茶知名度的扩展,除了其品质特色之外,与其历史上早就列为贡品不无关系。极少的普洱 贡茶得于流传和存留于世,是世界茶树起源的中心地带——思茅和茶马古道的源头——普洱 以及广大普洱 茶产区人民的幸运,更是普洱 茶的幸运。而普洱 贡茶历史实物,成了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其文物价值和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茶叶本身。几百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们喝上醇香无比的普洱 茶,普洱 茶的神奇魅力征服了皇室和平民,征服了南洋诸国,也征服了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人,普洱 茶被越来越多的人传颂,普洱 茶也在时光中放射出了璀灿夺目的光芒。 转载自普洱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