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煮羹饮的习俗|中国绿茶的历史(一)
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绿茶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生煮羹饮、烧烤后煮饮、晒干收藏、原始晒青、原始烘青、原始炒青、蒸青粗茶、蒸青末茶、蒸青散茶、蒸青饼茶、炒青和烘青散茶、掺香绿茶、窨花绿茶、直到近代千姿百态名优绿茶的产生。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是历代茶人不断创新的结果。
生煮羹饮
陆羽《茶经》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说的是神农氏为了寻找能治病的药材和能食用的植物,满山遍野,嚼食各种植物叶片时而发现茶的。说明,茶之为用,最早是从咀嚼茶树鲜叶开始的。从这种最原始的利用方法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便是生煮羹饮。
生煮者类似现代的煮菜汤。以茶作餐菜的记载,见于《晏子春秋》:“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是说春秋时,晏婴在景公时(公元前547~前490年),身为国相,饮食节俭,吃糙米饭,几样荤菜以外,只有“茗菜而已”,类似今人所谓“粗茶谈饭”。
以茶作菜不仅古代有之,就是现代有些地方仍保留有这种风俗。如云南省基诺族至今仍有吃“凉拌茶”的习惯,采来新鲜茶叶,在热水中稍浸后放在碗中,加入少许黄果叶、大蒜、辣椒、盐等作配料,再加入少许泉水拌匀,就做成了美味可口的菜肴——“凉拌茶”了。
茶作羹饮,见晋代郭璞(276~324年)《尔雅》“槚,苦荼”之注:“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羹饮。”《晋书》记述:“吴人采荼煮之,曰茗粥。”《方陵耆老传》中提到:“晋元帝时,有老姥,每旦独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竞买,每旦至夕,其器不减。”《茶经》引“付咸司隶教曰:‘闻南方有蜀妪,作茶粥卖,为廉事打破其器具,后又卖饼于市’而禁茶粥,以困蜀姥,何哉?”
煮茶羹饮的习俗,延续至唐代仍有出现,唐代诗人储光羲(707~约760)当时在友人家作客,记述有盛夏吃茗粥诗一首:“当昼暑气盛,鸟雀静不飞,念君高梧阴,复解山中衣。数片远云度,曾不避炎晖。淹留膳茗粥,共我饭蕨薇。敝庐既不远,日暮徐徐归。”
中国绿茶的历史
绿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