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学教学的发展|中国的茶业教育
江大学、安徽大学、金陵大学、中山大学等都在农学院开设过特作或茶作的课程。1940年秋英士大学还办了特产专修科,内设茶业专修班,课程内容进一步得到了充实。
(白堃元)
2.现代茶学教学的发展
50年代前,我国的茶业教育岌岌可危。
50年代以来,我国茶叶生产得到复苏,茶业教育也受到高度重视。为普及茶叶生产技术,各业务部门举办了各类训练班,如华东农林部委托复旦大学培训茶叶干部,第一届为期二年,所有入学资格、手续和学习办法,和该校原有的茶叶专修科完全相同;中国茶业公司举办制茶干部训练班,历时一个半月,学员达200余人。
1950年秋,上海复旦大学茶叶专修科开始招生。学生在两年中必修科目有社会发展史、国文、英文、化学、普通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病害、植物虫害、土壤学、肥料学、茶叶概论、遗传育种、生物统计及田间技术、茶树栽培、茶叶制造、茶叶检验、茶叶化学、茶业经济及茶业机械等。专业课程由陈椽、庄晚芳主讲。
1950年中国茶业公司中南区公司与武汉大学农学院合办茶业专修科,培养新型茶业人才,招收学生54人。武大农学院各系教授兼任各科课程,还有冯绍裘等一批学者专门讲授。武大茶业专修科学制二年,必修课程20门。
1951年11月,西南贸易部为培养西南地区贸易干部,在重庆曾家岩求精商学院旧址,设立贸易专科学校,其中有茶科,用来培养茶叶贸易人才。为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1952年,国家对各地区的大专院校系科进行调整。调整后的茶业系科的分布和配置更加合理,资料、装备、师资更加充实,初步形成了我国茶业教育现代化体系的基础。
1952年,复旦大学茶叶专修科调整到安徽芜湖的安徽大学农学院。1954年2月安徽农学院独立建院,同年7月迁至合肥,1956年恢复四年制的本科,全国招生。王泽农、陈椽等教授随调整而成为安徽农学院茶业系的著名教授。西南贸易专科学校茶叶专修科并入西南农学院园艺系,目前已与农产品贮藏加工专业合并成食品系,学制四年。华中武汉大学茶叶专修科也于同年并入华中农学院。后将茶叶专修科撤销,合并进入浙江农学院茶叶专修科,1956年改为本科,学制4年,并有庄晚芳等一批著名教授任教。1956年湖南农学院农学专业茶作组发展为茶叶专业,属园艺系,学制4年。此外,还有不少农业院校,已将茶学作为必修课内容,如福建农学院早在1950年就将茶树栽培和茶叶加工内容列为农学系和园艺系讲授课目。
70年代,中国茶业教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由于茶叶生产的迅速发展,茶业专业人才的匮乏,刺激了许多产茶省(区),诸如云南、福建、四川、广西等的农业院校纷纷设置茶业系或专修科。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10所大专院校设立条学系科,从事执教的250余位教授、讲师和助教,在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