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的干燥方式及其优缺点|谢荣
3种干燥方式对比
物有所长,必有所短,为了区别它们在使用上的差异之处,将同一号水仙毛茶用传统炭焙工艺,箱体式茶叶烘焙机和无烟灶配置自动链式烘干机进行烘焙,比较。
2.1原料:一级水仙拣去梗片加工成半成品。外形:条索肥壮长大,色泽尚乌润,香气清香欠持久,滋味尚醇厚鲜爽,叶底尚厚,软亮,汤色橙黄尚亮。
2.2烘焙方法及过程:
⑴:将茶叶装入6 CH---56型箱体式茶叶烘焙机中每筛1.75kg,共21kg。温度115℃。每焙90min翻动一次,翻四次后,改用120℃,每90min翻动一次,焙二次。
⑵:用三台6cH30型自动链式烘干机连续烘焙,以无烟煤为燃料,无烟灶为燃烧体。摊茶厚度2 cm。第一台焙时100min,温度110℃。第二机焙时100min,温度115℃,第三台焙时90min,温度120℃。
⑶:传统炭焙法:每焙笼装入匀堆的茶叶3.5kg,调整好温度后。起初4h,每30min翻焙一次,后改用40min翻动一次,温度先高后低。总焙时11h。
比较:
一周后,取上①—③茶作为比较。
1:外形:③茶收缩程度最大,条形最为紧结,沉重,但下段多,①茶的收缩程度最小,条形较粗松,②茶的条形介于其中;①茶色泽较为乌润;②茶尚乌润。
2:干闻香气:③茶香气炭火香明显,花香内敛,①茶香气显露清纯。②茶香气稍浊,略带煤烟味。
3:湿闻香气:①茶香气先显露,但退得较快,②茶香气略浊且低。③茶炭火香较显略带焦糖香,尔后花香渐显。
4:滋味:①,②茶滋味醇和,①茶不如②茶耐泡,但鲜爽度高,③茶滋味醇厚,水香较好,更耐久泡。
5:汤色: ①茶汤色较②茶橙黄明亮,③茶初时汤色微浊尔后渐明亮。
6:叶底:①②茶叶底软亮,③茶叶底欠软亮。
总的来说,炭焙茶外形紧结,沉重。色泽欠乌润,有些灰灰雾雾的、香气内敛、滋味醇厚、茶香入味、品质较高,但产生的下段较多且生产成本较高,技术含量高,不易掌握。而箱体式烘焙机所焙的茶香气最为显露,但存在滋味稍欠醇厚,耐泡度不高、容易返青的缺点。链式烘干机焙茶,品质稍差,但生产效率高并且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容易掌握,适合批量性生产。
从三号茶的品质特征中不难看出,在初制过程做青阶段茶叶的色、香、味等品质特征已基本形成,要再通过精茶的加工形成最终的茶叶品质。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