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普洱茶的生命艺术
我国台湾普洱 茶学会创会会长、台湾师范大学教授邓时海做客北京五福茶艺馆,与普洱 茶爱好者一同参观百年普洱 老茶展,品尝94年熟茶、文革砖茶、江城生茶和无纸红印4款普洱 珍茶,并做了题为“喝熟茶、品老茶、藏新茶”的报告。报告中,邓先生用“喝、品、藏”将普洱 茶的玩味加以区分,并以“茶汤之美、原始之美、甘醇之美、古老之美、神秘之美、形韵之美”细化概括普洱 茶味的“丰富美”。报告涉及普洱 茶的历史考据、分类、营养价值、美学价值、鉴别方法、品饮方法等方面。报告结束后,普洱 茶爱好者、经营者就普洱 茶储藏方法、干湿仓之辨、采摘时间、乔灌区别等实际问题进行了咨询。
报告开始,邓先生便把大家带入了3000年前普洱 茶的起源,从获名到入贡,从茶马互市的兴盛到古道驮茶的曲折,一直讲到普洱 茶近年从茶商到消费市场的复兴以及炒作的火热。
邓先生说,普洱 茶之味的美是丰富的。可归纳概括为茶汤之美、原始之美、甘醇之美、古老之美、神秘之美和形韵之美。普洱 茶的制作、储藏都与绿茶不同,但饱经沧桑的普洱 茶茶汤依然澄澈;普洱 茶是原始树种,区别于其他茶类的是普洱 茶树没有经历过基因变种,而大叶种的原始性正是普洱 茶甘醇、绵滑品质的成因;普洱 茶的古老之美是其“不竞新”这一突出特点的表现;从普洱 茶厂渥堆车间紧锁的大门就不难感受普洱 茶的神秘,也正是陈化过程完成了普洱 茶从苦涩到甘醇品质的蜕变。普洱 茶按形状分有圆形的饼茶、正方形的方茶、蘑菇形的沱茶、长方形的砖茶、圆柱形的筒茶等,含纳中国传统文化,集聚形韵之美。
在《普洱 茶》一书中,邓先生提出普洱 茶“越陈越好”,颇受非议。这次在《普洱 茶(序)》中,他修正后提出了“喝熟茶、品老茶、藏生茶”的观点。邓先生说,从健康考虑,普洱 茶喝熟茶、老茶为宜。茶叶性寒易伤胃,导致失眠,空腹饮茶更容易醉茶。熟茶、老茶不但不伤胃,还有补气、安神的作用。因为老茶陈化时间长、数量少、价格昂贵,能得饮并品尝到其丰富之美则是福气了。有过品饮老茶的经历,即便是喝一款生茶,也可以想像其若干年后的甘醇滋味。老茶总是喝一片少一片的,酒有女儿红,在女儿出生之时存下来,等待出嫁时取出。普洱 茶也是一样,我们藏了新的生茶,后辈才有好茶喝。
邓先生将普洱 茶品饮艺术总结为“山美原林韵,厚化兰樟香,陈老肌骨气”三句话。“山美原林韵”是说普洱 茶生长原始的山野之中,具有森林的原始韵味,相对于其他茶类,普洱 更加粗犷、浑厚。“厚化兰樟香”是说在普洱 茶味的陈香厚重中,更富有独特的兰樟香气。“兰樟香”的产生是由于茶树是与樟树夹种在一起的,这种间种方式既可以用高大的樟树为茶树遮挡阳光直射,又可减少病虫害,而茶树叶便吸收樟树的香气,形成了普洱 茶独特的“兰樟香”。“陈老肌骨气”讲的便是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