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的历史|中国茶史
进入清代,茶业发展的趋势与前不同。清朝重点放在茶类的发明创造上。继明朝创造绿茶、黄茶之后,又发明白茶、红茶、青茶的制法,完成中国独创的六大茶类。其外形和内质各有特殊的风格,取得世界独一无二的荣誉。世界上的多数产茶国只生产红茶或绿茶,或红绿茶兼有,但无其他四类茶。可以说中国的制茶技术天下第一,为其他产茶国所望尘莫及。清朝茶业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更加密切。从明末至清末的三百余年,是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列强互相争夺中国茶叶出口控制权的历史,这是他们侵华的一部分。
其中最凶狠的是英帝国主义,它控制中国茶叶外销达二百余年之久。开始以白银购买茶叶,继而以布匹输出换取茶叶输入到茶叶输入超过布匹输出,则以鸦片换取茶叶,不仅抢夺中国茶叶利润,而且摧残中国人发的体质。后来国民发起禁烟运动,抵制鸦片输入,英政府则以战舰大炮入侵,无耻地发动鸦片战争,副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割地赔款,开放关口通商。中国茶叶大量外流,公元1880年达到最高峰,共出口130多万公担。而后各帝国主义又结成联盟,垄断市场,破坏中国茶叶出口。于是外销衰败,如坐滑板,一落到底,年出口量减少到只有几万公担。
在茶叶大量积压的情况下,清政府只得以茶叶充军饷,搭配着发给全国官兵,茶叶起了代替货币的作用。这种做法产生了长期的影响。我国西北地区至今仍把砖茶当作钱财。因为在那一带,砖茶与粮食同等重要,谁有大量砖茶,谁就是富翁。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远离交易市场,携带砖茶,胜于金钱。用砖茶交易比用金钱便利。所以在蒙古游牧地区,砖茶仍可代替货币。
清代是中国古代烹饪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清代的饮食层面也达到了历代封建王朝的高峰。但是茶饮技艺由明代的以散茶泡饮为方便发展成更为随意,清代虽有许多林立街巷的茶馆,但又多数不追求茶质,不讲究茶艺形成,成为大众闲谈聚会的地方。
从另外一个方面讲:茶文化由此增添一个新内容,就是大众茶馆文化。所谓大众茶馆文化,茶不是以质代味美吸引顾客,而是以其特有的社交媒介功能,联结人际关系的纽带功能形成茶的文化现象。当然,清代也有追求茶质的场面,如贡茶依然保持不断增加的趋势。清代的茶著茶诗不多,整个清代200多年,仅有茶著10部,茶诗有700多首,其中仅乾隆皇帝一人就有250余首,从200多年的历史看,仅有茶著10部,可见清朝茶文化水平不高的。
(8)新中国茶艺文化的弘扬得到发展。
其主要有:一是茶叶科学技术理论提高。二是茶叶生产规模空前,创造了许许多多名茶。三是茶文化得到了弘扬和全面性发展。四是茶艺文化研究组织机构多。反映了人们的重视,又说明了中国传统茶艺文化的博大精深。
总之,中国茶艺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根基深厚,历史悠久,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