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普陀佛茶历史发展|茶叶历史
【摘要】普陀山佛茶,又称普陀山云雾茶,产自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普陀山。佛茶性属“香清可散净心中妄念,至味能悟得佛法妙谛”,是普陀山千年文化的沉淀,也是圣山禅门智慧的升华。茶随佛而来,伴佛而生,为参禅之辅,礼佛之备,更是世人品评的佳品。
【关键词】佛茶;普陀山佛茶;佛教;绿茶;普陀山
一、佛茶之由来
舟山何时产茶?据《舟山市志》载,五代时期,普陀山开始植茶,至宋代称盛。宋元明舟山古志记载有“茶课”,也即茶税,是官府发给茶商运销茶叶之凭证,这是舟山古人进行茶叶交易有利依据。据传说,普陀山、桃花岛等地早在晋朝就有高僧道士结庐静修,相传秦始皇时期,有道士安期生在普陀山炼丹,晋朝的道祖葛洪在普陀山、桃花岛等处修炼时曾煮野生古茶。至今,野生茶树还能在一些岛屿上被发现。尤其是具有海上植物园之称的桃花岛可能在发现古老的野生茶树。
在中国,茶与佛的结缘是偶然中的必然,对于舟山,亦“不可幸免”;唐朝时期,观音信仰在舟山盛行,普陀山作为观世音菩萨的道场,庙宇林立,极盛时拥有普济、法雨、慧济三大禅寺,号称“五百丛林”。普陀山僧侣们起初在诵敬拜佛之余,采摘山周围的野生古茶,在锅里炒制成卷曲形,相互间作为一种时尚礼品相赠送。这里冬暖夏凉,林木茂盛,日出之前云雾缭绕,露珠沾润。后因香气清香高雅,滋味鲜醇爽口,喝入口中,给人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故称其为“仙茶”。此外,因为普陀山佛茶茶园主要分布在最高峰佛顶山一带,顶峰湿度大而气温偏低,茶叶常年生长在漫漫云海之中,故又称“普陀山云雾茶”、“佛顶云雾”。佛茶的早年外形似圆非圆,似眉非眉,形似小蝌蚪,亦称“凤尾茶”,又因“仙茶”产于佛国普陀山,便改之叫“佛茶”,从此世间便有了“普陀佛茶”。
二、佛茶之历史
普陀山佛茶的历史可追溯到汉晋甚至更早时期,高增道士结庐而居,野山茶即可食用,亦可药用,更能清新养性。据普陀山志记载,相传秦始皇时期,安期生在本山炼丹,留下仙人井等遗迹;汉平帝元始年间梅福渡海至本山隐居,山上有梅福俺.炼丹洞等遗迹。晋朝的道祖葛洪在普陀山、桃花岛等处修炼时曾煮野生古茶。至五代,山僧开始在寺庙周围种植茶树。
普陀山佛茶生产历史悠久,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其时佛教盛行,普陀山也成为佛教圣地。自唐始成为佛教圣地,山僧于盛唐、中唐时种茶、饮茶自在情理之中。到中唐时期,全国崇尚饮茶兴起,佛茶自不甘落后,尤其是佛教四大名山都已产生了茗茶。那时茶供成了佛教徒坐禅驱乏和招待香客、游人必备之品,特别是在佛门中广受欢迎,寺院僧人更是饮茶成风。杜牧有诗云“今日鬓丝禅塌畔,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