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普陀佛茶历史发展|茶叶历史
意,秉承云雾海雾灵雾的精华,自有不同凡响。
据药理可知常饮佛茶可祛肺痢,增善根,祈明心灵。来普陀山朝圣的历朝历代政要高僧、文人墨客对普陀佛茶大多流连忘返,一品长饮。北宋诗人梅尧臣《遣碧峰霄峰茗诗》曰:“阅尽名山古刹界,惟于此地香茶灵。”一个“灵”字,恰到好处,就可想象诗人对普陀山的崇敬,对佛茶的亲近之情。汪士慎诗《小白华山茗》对佛茶也大加赞赏,“满碗轻花别有春,津津舌本凉芬起”。佛茶外形似螺非螺,似眉非眉,真歇泉、涤心泉、葛洪井的水烧开了,沸水一注,翠绿氤氲,香气芬芳,茶客自是一饮三叹。笔者也兴起珍品,自觉人间清凉。
想到了就来普陀山,来普陀山一定要吃茶去。白华茶室在普济寺海印池东南侧,四周巨樟三三两两,虬枝随意舒展,一缕禅意别样清新。你可以来普陀山的白华茶室,白华意为梵语补陀洛迦。坐在白华楼,一边听《大悲咒》,一边用拇指敲打茶盅,坐观人来人去,做几个庄周蝴蝶梦,此番此景此意无可言语。当然,你也可以溜达到南天门茶廊,和一尊尊斑驳的佛像说说以往的故事,也可以游魂四方看看生命的轨迹,也可以看悬壶飞水发一个下午的呆。这样静心品饮,梵我一如,是一种包容,是一种自在,也是一种随意放松的境界。绿茶一壶苦,苦茶一壶绿。茶是苦的,海水是苦的,喝茶喝的是人生八苦,在这海纳百川的气魄之下,能静,能放下,自能开心。
观音道场普陀山独一无二,来南海品茶海天一色、禅茶一味的意境独一无二。水流禅,茶清灵,浮生若茶,一叶一如来的佛性需要冲泡才能释放前生深蕴的清香。三雾佛茶独一无二,揭谛揭谛,南海揭谛,净心,一杯梦幻泡影,看潮来潮去,月印东海。
四、今之佛茶
2012年4月23日,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浙江省茶文化研究会、区人民政府、市农林局、市茶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的,以“茶禅一味·祈祷明心”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普陀佛茶文化节在舟山普陀东港街道塘头佛茶园广场拉开帷幕。主办方通过祭茶、礼茶、赋茶三个篇章来演出,以清和静为茶道宗旨,着力打造风儒雅致、自在随心的茶文化意境。爱茶之人在梵音梵乐、茶歌茶舞中阐释佛茶与养生、人生的内在联系,感悟禅茶一味,顿悟人生,此种惬意真是天上人间。
近年来,普陀当地政府一直把佛茶作为效益农业的主要产业发展壮大,先后组建了普陀茶叶协会、佛茶文化研究会,还注册了普陀佛茶的原产地证明商标。同时,当地政府还通过积极实施普陀佛茶名牌战略,同时又以佛茶文化建设为载体,积极参加各类茶展销会、农博会等,组建了一支专业的佛茶表演队伍,全面推介普陀山佛茶文化,并加深对普陀山佛茶历史、文化的专题研究,开发普陀山佛茶的文化底蕴。
今天,在政府的大力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