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的历史|中国茶史
艺的提升促进茶品质的再提高。有所谓“茶兴于唐,盛于宋”之说,宋代不仅是茶产饮的盛极时期,也是茶文化升华时期。在茶品质创优方面,从龙凤团、小龙团、密云龙、瑞云翔龙、龙财胜雪的不断创新过程,可以体现到当时的宋人,对茶的品味和造型要求在不断研究,不断提高,希望通过喝好茶,看到好茶,使茶由普通的物质性要求转向艺术品性质的精神追求。
赏茶、饮茶已成为一种精神享受。在精神追求方面,当时龙凤团的珍贵程度,可以用黄金有价茶无价来比喻。因为龙凤团茶为贡茶,“金可得而茶不得”(欧阳修·归田录)。宋代的斗茶,促进了茶艺水平显著提高,形成品茶技艺的“烹点之妙”的艺术形式。更主要的是表现在人们精神上的投入以及对品茶意境的追求。正如苏东坡诗赞:“闽人品茶天下高,倾身茶事不如劳。”由此可见,宋代的茶艺水平面特别是茶艺所创造的艺术文化氛围比唐代有了明显提升,宋代的斗茶比艺,既促进了茶品的创优,又促进了茶艺水平的提高,以致斗茶比艺的品茶之风盛行全国。
宋代茶艺文化更加繁荣。
茶业专著传世就有25部之多,为唐代茶著的6倍。然而,由于宋代“龙凤盛世”的特殊原因,描写北苑的就有16种,超过唐代茶著。宋代茶著以宋子安的《东溪试茶录》、宋徽宗的《大观茶论》、熊蕃的《北苑茶录》和蔡襄的《茶录》最为著名。尤其是《茶录》详细论述泡茶饮茶技术、开审评茶叶之先河。一些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和文学艺术家,得到华佗《食诧》和陆羽《茶经》的启示,写了不少以茶为题材的诗文,其中如王安石的《论茶政》,苏轼的《叶嘉传》等,对推动茶业和茶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宋代茶诗词为历代最多,有1000多首,而其中苏东坡、黄庭坚、陆游三人占500首。他们对茶及茶艺文化的诗赞,是茶文化的宝贵财富。由这些方面反映了宋代茶文化的研究精华,是研究中国茶艺文化史的重要文献。
(7)明清时期是茶艺文化多元化发展时期,也是研究茶艺文化学科化的成熟阶段。
明朝沿宋朝开拓散茶创兴,六大茶类先后形成,茶类的创新推动了茶学理论的深化发展,特别是茶叶加工理论的系统化和具体化。明代的散茶泡饮为饮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各式各样的泡茶法均可实现饮茶目的。如宋代的用盏碗泡法;又如唐朝代就形成的三五好友聚饮传统,到明代发展为壶泡法,三五知已同斟共饮。并且由于以茶交友的需要,大壶茶又发展为品趣的小壶小杯,或工夫茶的的雏形。
明代散茶的创新,其品饮需要茶具的配合,因此茶具也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一是瓷质茶壶茶杯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二是紫砂壶创造了既实用大方,又充满艺术内涵的新局面。明代虽然在诗词上不如前,但茶叶专著极其丰富,共有55部,大大超过唐宋时期,其中有参考价值的有30多部,涉及面颇广,有政治、经济、文化、科学、茶事、诗文作品。可以说是无所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