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的历史|中国茶史
艺的提升促进茶品质的再提高。有所谓“茶兴于唐,盛于宋”之说,宋代不仅是茶产饮的盛极时期,也是茶文化升华时期。在茶品质创优方面,从龙凤团、小龙团、密云龙、瑞云翔龙、龙财胜雪的不断创新过程,可以体现到当时的宋人,对茶的品味和造型要求在不断研究,不断提高,希望通过喝好茶,看到好茶,使茶由普通的物质性要求转向艺术品性质的精神追求。
赏茶、饮茶已成为一种精神享受。在精神追求方面,当时龙凤团的珍贵程度,可以用黄金有价茶无价来比喻。因为龙凤团茶为贡茶,“金可得而茶不得”(欧阳修·归田录)。宋代的斗茶,促进了茶艺水平显著提高,形成品茶技艺的“烹点之妙”的艺术形式。更主要的是表现在人们精神上的投入以及对品茶意境的追求。正如苏东坡诗赞:“闽人品茶天下高,倾身茶事不如劳。”由此可见,宋代的茶艺水平面特别是茶艺所创造的艺术文化氛围比唐代有了明显提升,宋代的斗茶比艺,既促进了茶品的创优,又促进了茶艺水平的提高,以致斗茶比艺的品茶之风盛行全国。
宋代茶艺文化更加繁荣。
茶业专著传世就有25部之多,为唐代茶著的6倍。然而,由于宋代“龙凤盛世”的特殊原因,描写北苑的就有16种,超过唐代茶著。宋代茶著以宋子安的《东溪试茶录》、宋徽宗的《大观茶论》、熊蕃的《北苑茶录》和蔡襄的《茶录》最为著名。尤其是《茶录》详细论述泡茶饮茶技术、开审评茶叶之先河。一些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和文学艺术家,得到华佗《食诧》和陆羽《茶经》的启示,写了不少以茶为题材的诗文,其中如王安石的《论茶政》,苏轼的《叶嘉传》等,对推动茶业和茶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宋代茶诗词为历代最多,有1000多首,而其中苏东坡、黄庭坚、陆游三人占500首。他们对茶及茶艺文化的诗赞,是茶文化的宝贵财富。由这些方面反映了宋代茶文化的研究精华,是研究中国茶艺文化史的重要文献。
(7)明清时期是茶艺文化多元化发展时期,也是研究茶艺文化学科化的成熟阶段。
明朝沿宋朝开拓散茶创兴,六大茶类先后形成,茶类的创新推动了茶学理论的深化发展,特别是茶叶加工理论的系统化和具体化。明代的散茶泡饮为饮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各式各样的泡茶法均可实现饮茶目的。如宋代的用盏碗泡法;又如唐朝代就形成的三五好友聚饮传统,到明代发展为壶泡法,三五知已同斟共饮。并且由于以茶交友的需要,大壶茶又发展为品趣的小壶小杯,或工夫茶的的雏形。
明代散茶的创新,其品饮需要茶具的配合,因此茶具也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一是瓷质茶壶茶杯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二是紫砂壶创造了既实用大方,又充满艺术内涵的新局面。明代虽然在诗词上不如前,但茶叶专著极其丰富,共有55部,大大超过唐宋时期,其中有参考价值的有30多部,涉及面颇广,有政治、经济、文化、科学、茶事、诗文作品。可以说是无所不有。
进入清代,茶业发展的趋势与前不同。清朝重点放在茶类的发明创造上。继明朝创造绿茶、黄茶之后,又发明白茶、红茶、青茶的制法,完成中国独创的六大茶类。其外形和内质各有特殊的风格,取得世界独一无二的荣誉。世界上的多数产茶国只生产红茶或绿茶,或红绿茶兼有,但无其他四类茶。可以说中国的制茶技术天下第一,为其他产茶国所望尘莫及。清朝茶业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更加密切。从明末至清末的三百余年,是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列强互相争夺中国茶叶出口控制权的历史,这是他们侵华的一部分。
其中最凶狠的是英帝国主义,它控制中国茶叶外销达二百余年之久。开始以白银购买茶叶,继而以布匹输出换取茶叶输入到茶叶输入超过布匹输出,则以鸦片换取茶叶,不仅抢夺中国茶叶利润,而且摧残中国人发的体质。后来国民发起禁烟运动,抵制鸦片输入,英政府则以战舰大炮入侵,无耻地发动鸦片战争,副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割地赔款,开放关口通商。中国茶叶大量外流,公元1880年达到最高峰,共出口130多万公担。而后各帝国主义又结成联盟,垄断市场,破坏中国茶叶出口。于是外销衰败,如坐滑板,一落到底,年出口量减少到只有几万公担。
在茶叶大量积压的情况下,清政府只得以茶叶充军饷,搭配着发给全国官兵,茶叶起了代替货币的作用。这种做法产生了长期的影响。我国西北地区至今仍把砖茶当作钱财。因为在那一带,砖茶与粮食同等重要,谁有大量砖茶,谁就是富翁。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远离交易市场,携带砖茶,胜于金钱。用砖茶交易比用金钱便利。所以在蒙古游牧地区,砖茶仍可代替货币。
清代是中国古代烹饪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清代的饮食层面也达到了历代封建王朝的高峰。但是茶饮技艺由明代的以散茶泡饮为方便发展成更为随意,清代虽有许多林立街巷的茶馆,但又多数不追求茶质,不讲究茶艺形成,成为大众闲谈聚会的地方。
从另外一个方面讲:茶文化由此增添一个新内容,就是大众茶馆文化。所谓大众茶馆文化,茶不是以质代味美吸引顾客,而是以其特有的社交媒介功能,联结人际关系的纽带功能形成茶的文化现象。当然,清代也有追求茶质的场面,如贡茶依然保持不断增加的趋势。清代的茶著茶诗不多,整个清代200多年,仅有茶著10部,茶诗有700多首,其中仅乾隆皇帝一人就有250余首,从200多年的历史看,仅有茶著10部,可见清朝茶文化水平不高的。
(8)新中国茶艺文化的弘扬得到发展。
其主要有:一是茶叶科学技术理论提高。二是茶叶生产规模空前,创造了许许多多名茶。三是茶文化得到了弘扬和全面性发展。四是茶艺文化研究组织机构多。反映了人们的重视,又说明了中国传统茶艺文化的博大精深。
总之,中国茶艺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根基深厚,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成就蜚然。它是中华民族历史文明的产物,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又一杰出贡献。
中国茶的历史
中国茶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