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贡茶|中国茶史
佳。宋哲宗绍圣年间(公元1094~1098年)又创造了“瑞云祥龙”。至宋徽宗大观(公元1107~1110年)初,皇帝赵佶著《大观茶论》,认为白茶是茶中第一佳品。当此之时,又创制三种细芽及“试新”、“贡新”,即: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制造“御苑玉芽”、“万寿龙芽”,大现四年(公元1110年)又造“无比寿芽”、“试新”,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造“贡新”。自创三色细芽后,“瑞云祥龙”又似居细芽之下了。
宋徽宗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又一个善于造茶献媚的转运使郑可简,别出心裁,创制了一种“银丝水芽”,即“将已精选之熟芽再剔去叶子,仅存茶心一缕,用珍器贮清泉渍之,光明莹洁,若银线然,以制方寸新(即模型),有小龙暴露蜿蜒其上,号‘龙团胜雪’。”龙凤团茶发展到“龙团胜雪”,其精美可算达到极点了。整个北宋王朝的160多年间,北苑贡茶的制造技术不断改进,先后创造出的贡茶品目,就有四、五十种之多。
宋代贡茶的制造厂,是以焙为单位计算的,同时有官焙也有私焙。据丁谓的统计,宋朝初期从南唐移交下来的茶焙,公私合计共有1336焙。宋·宋子安《东溪试茶录》中记载有建安官焙32所,具体焙名及分布是:“东山之焙十有四:北苑龙焙一,乳桔内焙二,乳桔外焙三,重院四.壑岭五,谓源六,范源七,苏口八,东宫九,石坑十,建溪十一,香口十二,火梨十三,开山十四。南溪之焙十有二:下瞿一,蒙洲东二,汾东三,南溪四,斯源五,小香六,际会七,谢坑八,沙龙九,南乡十,中瞿十一,黄熟十二。西溪之焙四:慈善西一,慈善东二,慈惠三,船坑四。北山之焙二:慈善一,丰乐二。”这些官焙是专造贡茶的,无论土质、水质、栽培、采摘、拣芽、制茶技术等均属一流,在宋代,确实可称建安茶品甲天下。
宋代初期,北苑贡茶数量并不多,据《宜和北苑贡茶录》载:宋太宗太平兴国初年仅献五十片,后次第增加,至宋哲宗元符(公元1098~1100年)时,以片计,竟达一万八千,与初期校,已多数倍焉。然亦不能称盛,至于今(宋徽宗宣和年间)已达四万六千一百余片矣。可见宋代北苑贡茶有了很大的发展。
北苑贡茶的品目,据熊苦《宣和北苑贡茶录》载,计有40多个:贡新、试新、白茶、龙团胜雪、御苑玉芽、万寿龙芽、上林第一、乙液清供、承平雅玩、龙凤英华、玉除清尝、启沃承恩、云叶、雪英、蜀葵、金钱、玉华、寸金、无比寿芽、万春银叶、宜年宝玉、玉清庆云、无疆寿比、玉叶长春、瑞云翔龙、长寿玉圭、兴国岩、香口焙、上品拣芽、新收拣芽、太平嘉瑞、龙苑报春、南山应瑞、兴国岩拣芽、兴国岩小龙、兴国岩小凤(以上号称细色)。拣芽、大龙、大风、小龙、小凤(以上号称粗色)。还有琼林毓粹、治雪呈祥、壑源佳品、旸谷先春、寿岩却胜、延年石乳等。
以上北苑贡茶,多数是以雅致祥瑞之意命名,以讨得宫廷皇室的欢心。
上述贡品茶,一年分十余纲(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