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茶叶种植管理技术|茶树种植
[摘 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也有了更多的要求,对于茶叶来说,无公害茶叶是今后茶叶消费的必然要求,茶叶生产必须向健康化和无公害的方向发展。对此,本文对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 茶叶 无公害 种植 管理
[中图分类号] S5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5-0135-02
无公害茶叶是指无公害生产环境条件下,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成品茶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和有害微生物等污染物指标,内销符合国家规定允许的标准,外销符合进口国家、地区有关标准的茶叶,是符合食品安全茶叶的总称。
我国是茶叶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但多年来我国茶叶农药残留或重金属、有害微生物超标现象严重。这不仅影响了我国茶叶的品质和声誉,使出口贸易陷入困境,而且阻碍了我国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再加上面临经济全球化,而茶叶的消费增长速度低于产量增长速度,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将日益激烈。
只有大力发展无公害茶叶,才能有效降低农残,提高茶叶品质,提升产品形象,从而打破“绿色壁垒”,做大做强我国茶叶产业。因此,全面推广无公害茶叶的种植技术对于茶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势在必行。
近几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多次专题研究部署,狠抓茶叶卫生质量问题,并取得明显成效。但是,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还存在着不平衡现象,要根本解决无公害茶卫生质量问题,还必须加大力度,常抓不懈。下面,就简要阐述无公害茶叶种植管理的主要技术要点。
一、无公害茶园的建设
1.新茶园的建设
无公害茶园的建设必须高标准、高要求,合理布局,科学规划,体现以茶为主,多种经营的原则。规划内容要以实现农业机械化、水利化、园林化、梯田标准化、良种化的要求,能达到无公害、稳产、高产、优质的目的,最大化的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要坚持宜林则林,宜茶则茶,不能以破坏、牺牲环境为代价。
在建设新茶园前,应先进行环境中大气、水源和土壤测试,大气按国家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一级标准执行,土壤应符合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二类二级标准,水质按GB5084-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确保茶园条件符合无公害茶叶生产要求。
茶园四周最好有树林环抱,有利于提高茶叶自然品质;茶园土壤要深厚(80厘米以上)、肥沃、养分含量丰富而且平衡,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壤酸碱度(PH值)为4.5-5.5,土体疏松质地砂壤,通透性良好,不积水;茶园集中成片,要有一定的规模,应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