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黑茶理论之父”彭先泽|黑茶文化
一份深深的眷恋,创造了一个产业的崛起;
一段不平常的历史,复苏了百两茶乡人民的黑茶梦。
人们感慨黑茶的保健功效,感受黓休的琥珀甘醇,感悟“黑茶之源流遍九洲”的豪迈,更在怀念心中的丰碑——彭先泽 。
一个从海外留学归来的农学士、一个从安化小淹沙湾这片热土走出的农村娃,若不是对安化黑茶产业的那份主熟谙,若不是他对家乡茶产业的深厚情感,决不会用自己毕生的心血成就安化黑茶那段轰轰烈烈的历史,安化黑茶的今天或许就是另外一个样子。
是他,开创了湖南紧压茶的历史先河;是他,亲手创办了“湖南砖茶厂”;是他,亲自创建了安化黑茶理论。他的实践,经过几十载薪火相传,艰难磨砺,才有了安化黑茶今天的辉煌。他是安化黑茶里程碑式的人物,他是中国茶叶史上不朽的丰碑。
让我们循着时间的隧道,回溯彭先泽 探寻中国茶叶发展之路的足迹……
探寻报国道路
彭先泽 ,字孟奇,1902年出生于安化小淹沙湾,和安化茶厂同岁,系湖南早期革命家、湖南大教育家彭国钧长子。彭国钧早存拯求家乡茶叶愿望,深知安化山高雾厚,产茶历史悠久,茶叶资源丰富,品质独特,而安化山区农户少文化缺技术,守着金山饿肚子。1919年,年仅十七岁的彭先泽 秉承父愿,东渡日本到九州帝国大学求学,专攻农学和茶叶专业,长达八年之久。
1927年,彭先泽 学成回国。他满怀报国雄心,在湖南修业农校主编校刊《修农月刊》,以教育为平台,与父亲一起探索中国农业发展道路。他重理论,更重实践,先后选育出水稻新品种“小南粘”、“
修农1号“、”修农2号“等,并获推广。当时极具影响的北京《独立评论》称:”湖南水稻改良,修业开先河”。1934年,修业农校升格为高级农业职业学校,设立茶业、农艺专科,并开办茶叶实验场,成为除复旦大学外全国唯一一所最早开设专门茶业科的高等农业学校,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
1931年,彭先泽 调任国立浙江大学农学院教授,次年又兼任江苏省松江水稻试验场场长,从事水稻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及水稻优良品种推广。1935年,他编著的《稻作学》被列为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大学丛书之一,并被选为大学教科书。此外,彭先泽 在水稻科学方面的著作和译作还有《气象学》、《水稻之育种与遗传》、《今日之作物育种问题》、《辽吉黑三省之稻作》等书。著名茶学家、浙江大学茶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祖生在安化考察时慨叹:以彭先泽 当时的成就和名望,如继续在浙江大学从事水稻科学研究,其贡献将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