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一词的解释
“普洱 ”——学名(species)尽管茶树的植物学分类目前国内外有多个版本,但包括中国、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等国栽培的大部分大叶茶品种植物学家都将其定为C.sinensisvar.assamica,即阿萨姆(变)种。1981年我国著名植物学家张宏达在其所著的《山茶属植物的系统研究》中第一次将阿萨姆种的中文学名用“普洱 茶”表示(同时还有伊洛瓦底茶C.irrawadiensis用“滇缅茶”表示)。从此,普洱 又多了一个桂冠——学名。所以,看到“普洱 茶”,不一定是喝的茶,也可能是物种名,要看前文后语,才能知道它在文中表示的是什么。
张宏达早在二十多年前就用“普洱 茶”替代“阿萨姆”,足见“普洱 茶”的声名远播。当然,张更注意到的是云南加工普洱 茶的品种大多属于C.sinensisVar.assamica,如勐海大叶茶、景谷大叶茶、勐库大叶茶、凤庆大叶茶等等。实际上这些种的分布中心也就在主产普洱 茶的西双版纳、普洱 、临沧等市、州。那为什么一开始定名时不用普洱 而用阿萨姆呢?因1844年英国人Masters是以印度阿萨姆地方的大叶茶(据日本著名学者松下智先生考证,印度阿萨姆栽培品种是早年景颇族人从云南带去的,参见《云南茶叶》2005年2期“印度阿萨姆茶树来源于云南”一文)作为模式标本(holotype)来命名Theaassamica的(1950年日本人Kitamura将学名修订为C.sinensisvar.assamica),同样大理茶C.taliensis的主产区在保山、德宏、临沧、普洱 等市、州,但它的模式标本是在大理感通寺采的,故学名用C.taliensis。根据国际植物学命名法规,以模式标本命名的学名(拉丁文)是终生的,所以,尽管中文可用普洱 茶表示,但在用拉丁文时仍用assamica,而不可用puertea。
在我国数以千计的茶叶名中,地名直接表示茶名的恐怕只有普洱 和龙井了(龙井是杭州西湖边的一个山村,以产龙井茶著名)。人们一讲到普洱 首先想到的是陈香浓郁、顺滑回甘的普洱 茶,一谈起龙井就想喝杯“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的龙井茶,至于它表示的另一面已不那么重要了。要能达到如此“望文知茶”的地步,一要茶叶盖世无双,大众耳熟能详,二要茶名、地名均无可替代,这在我们这个“茶叶王国”里是非常风毛麟角的了,也许乾隆皇帝也看到了个中的文字游戏,养成了“夏喝龙井,冬喝普洱 ”的习惯吧。不过,像“普洱 ”集地名、茶名、种名于一身的是绝无仅有的了,这也许是当今“普洱 ”的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