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普洱茶的“文化踪迹”
怎么寻找普洱 茶文化的踪迹呢?而这普洱 茶文化踪迹该如何来开始。
1、纵向的"踪迹"
今天的学界对茶的起源问题表现出一种不易察觉、但一经发现就让人不可思议的两可态度。对于那些自然科学背景出身的茶学家来说,中国茶的原产地无可置疑地位于云南的少数民族地区。濮人,也就是今天的佤族、布朗族等民族的先民,最先驯化其生存环境中的野生茶树,并进行人工茶树栽培。这些最早的种茶者的后裔,以及这些野生茶树的遗种,至今仍然在那些地区存活着,它们的存在所揭示出的"起点"意义更多的是以自然史,具体说茶科植物分类史中的价值而存在。
然而,在中华文明史或者说华夏民族权力分类史中,这种存在直到晚近以前一直被另外一种意义的"起源"排斥在人们的视域之外,这点可以从中国汉族的正史和野史关于茶的文献记载中立刻见出。神农氏作为华夏族群特别是其中心族群汉族追认的先祖之一,被认为最先发现了茶,也就是古书中所说的"荼"。"茶"和"荼"之所以被认为是同一种东西,是在古汉语通假字这种惯例体系下得以成立的。不仅是汉族的始祖发现了茶,命名了茶,并且也是在汉字的构造体系内,使古今汉字因为偶然的错误而造成的这种延续性得以成立。这样,茶的起源就以汉文化特有的形式传承和书写下来。作为一个文化的发明者,神农虽然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但可以肯定,他从没有踏入过澜沧江流域一步。如果有人说神农是濮人,就像说茶的发明者是濮人一样,对于汉族视野中的正、野史来说都是一种颠覆性的,因而荒诞不经的无稽之谈。
《华阳国志:巴志》中记载周武王伐纣时,西南地区的巴蜀曾经将茶作为贡品上贡,却又只字未提巴蜀南方茶叶真正的来源地云南。从这则野史中可以读出这样的信息:茶的上贡者,也就是茶的起源在汉族地区。当时上贡的茶是什么茶?是大叶种茶还是小叶种茶?这种茶是产自巴蜀呢?还是产自其南方更为蛮夷的地区?这点语焉不详,但是其间隐藏着巨大的差异。如果上贡的茶产自巴蜀,以晋人常璩的视野来看,当时的巴蜀已经被纳入汉帝国文化版图内。也就是说,在他看来,早在武王时代,边缘的汉族群(尽管边缘但仍然属汉族群)已经发明了茶。但如果巴蜀不是茶的原产地,而只是一个中转站,那么,茶的"发明"权就有可能在汉文化的系统之外,在它的南端,也就是自然史中茶的开端之处。从文字上,我们似乎很难看到关于后者的暗示。我们还要注意到的是,在中心--边缘、中央--地方之间的臣服与朝贡关系中,茶正是作为一种贡品出现在这种权力秩序中,也就是说,即便茶的"发明"权在汉文化系统之外的蛮夷那里,但对它的最终支配权仍然收归中心。可见,在所谓有文字记载的乃至无文字的远古传说叙事中,从"起源"开始,关于茶的追述就充满着权力改写以及目的明确的杜撰。正是在这种关于权力而不仅是在关于自然的杜撰与改写中,茶的谱系学洞察出茶的自然史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