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时光轴:今非昔比普洱茶
专家回去都成为义务宣传员,把普洱 茶从思茅推向全国、推向世界。从1993年开始,思茅坚持每两年举办一次“中国茶叶节”,宣传普洱 茶文化。事后证明,这一举措使思茅的普洱 茶发展势头领先于云南西双版纳、临沧等主要产茶区。
此时,邓时海等一批台湾茶人的茶书相继出版,对宣传普洱 文化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年份是普洱 茶“越陈越香”的直接表述,也让普洱 老茶获得巨大的升值空间,而文化的附加值让普洱 茶在市场表现上有着更多的发挥余地。
20世纪90年代中期,云南省委、省政府就提出要把以食品为重点的生物资源开发产业作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来建设,希望把“云茶”打造成继“云烟”之后云南省又一知名产品。这为整个普洱 茶产业提供了政策环境。
2005年3月26日,沈培平当选为思茅市市长。他上任后不久,将思茅市定位为“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 茶都”,并将普洱 茶定位为思茅市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就在沈培平当选思茅市市长的这一年,茶叶节的重要活动“马帮茶道·瑞贡京城”开始了。这一活动被誉为有关普洱 茶的最大的行为艺术,沿着旧时的马帮进京的路线一路北上。媒体对此争相报道,在全国引起极大轰动,普洱 茶在最大范围内进入全国公众视野。此后类似的“创意”活动层出不穷,用于文化宣传和商业运作。
知名度的井喷式提升和文化价值的赋予,让普洱 茶在茶叶拍卖会上抢够了风头,一饼普洱 茶从几十万到一百多万元不等的天价,成为人们的热闹谈资。虽然这一再被指为普洱 茶商之间的“零和游戏”,但在“全民普洱 风潮”下不足为奇。
就在普洱 茶稳步发展的同时,思茅市更名普洱 市一事也冒了出来。真正提出更名始于2001年。当年4月,思茅地区文物管理所所长黄桂枢首次在全球普洱 茶专家面前提出了思茅市更名为“普洱 市”的建议。
此后,更名的呼声日渐高涨,从民间热议上升到政协提案、人大议案。2005年根据思茅市人民代表大会形成的更名议案,思茅市最终做出了更名申报的决定。直到2007年1月21日,国务院批准同意将思茅市更名为普洱 市。
随着追求功能性保健产品的消费者增加,普洱 茶已经开始走出云南大山,从沿海城市风靡至北京,收购、囤积普洱 茶的人士大有人在。
最近流传着一个普洱 茶的故事:有个买家,前几年用一辆宝马3系的钱来买普洱 茶,有懂行的人看了他的茶说,现在把茶卖掉可以换一辆宝马5系,但是再过几年出手,可以换一辆7系。普洱 茶越存越值钱的说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社会投资。
来源:《下一个疯狂是谁》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中央电视台《中国财经报道》栏目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