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炒的普洱茶行业
,最初两年每公斤的收购价甚至不超过10元,而收茶人的费用则按每片茶饼1元的价钱给付。云南一些边远村寨普洱 老茶的收购价更是便宜得惊人。
三年左右,云南大部分的陈年老茶便被收购殆尽。到2006年普洱 茶大热期,真正具有收藏价值的原产地普洱 陈茶大部分已经进入各大庄家的仓库,每个庄家都至少拥有数百吨存货。
这样一来,具有收藏价值的老茶基本被庄家控制,保守估计占了七成。
(2)垄断:控制上游产业链虽说普洱 茶资源稀缺,但是毕竟属于可再生资源,因此对上游生产厂家一定要牢牢控制。所以在扫货同时,港台、广东商人还开始陆续介入了云南茶厂的并购重组。
其中,云南省四大老牌普洱 茶生产企业之一的云南普洱 茶(集团)有限公司在2004年秋天改制时,被香港长泰集团以2100万元人民币收购。
与此相仿,众多改制后的大茶厂,其股东结构中或多或少都有港台资本的影子。2004年底,有60多年历史早已资不抵债的勐海茶厂被博闻集团整体兼并,这又是国内的投资集团介入普洱 茶生产的典型。
除了控制茶厂外还要控制茶山(茶园)。在云南出名的茶区,每一座山都有人炒。易武茶山主要是台湾人在收,景迈茶山主要是日本人。
类比股市,很明显属于上市公司和庄家携手操纵的类型。这样的庄,志在长远。
(3)舆论造势由于普洱 茶不是生活必需品。并且亮点还不为人所知,所以舆论造势成为关键的一个环节。这也是大炒家的主要着力点。
从2005年开始,港台炒家就重金投入媒体,进行舆论造势。据说其中一个大炒家集团在普洱 茶概念的推广上耗资2亿元。很多股东一开始都有意见,后来一盘算大家都认为很值。
炒作采用的手法多种多样。能喝的古董、减肥、养生、慈善义拍、奥运等,但凡能沾上边的都大手笔投入。开始是马帮声势浩大进京再现“茶马古道韵味”、40多人120匹马,一路义卖大半年从云南直到北京,在老舍茶馆举办“盛世福坛马帮普洱 ”新闻发布会和现场拍卖。沿途建希望小学等,让普洱 出尽了风头。后来,100克“宫廷普洱 茶”在广东拍卖出16万元的天价。此后,各色马帮行动与“高潮迭起”的普洱 茶拍卖层出不穷。
到今年初,更有一支庞大的恭迎队伍进京迎接一块百年宫廷普洱 荣归普洱 故里。
这块百年普洱 被誉为“茶祖”,享受了明星般的待遇。恭迎队伍穿越九省市,所到之处皆有人“朝拜”。等到了当时的思茅市,其隆重更是登峰造极,彩旗飘扬、警车开道、直升机护空,礼炮相迎,一时万人空巷。
更为重要的是,炒家充分领悟了文化的含义,因为普洱 茶如果不赋予文化的内容。炒作的效果会打折扣。所以港台茶人(也许是幕后的庄)以茶学大师、文化人的面孔出现,四处宣讲茶文化,出版刊物,建立古色古香的茶学网站、研究所等,充分借鉴了在香港台湾的炒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