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寻源:古六大茶山芬芳之旅【转】
自己的老婆。而杨玉环不常有。有幸能品尝到杨玉环这等品质的人,完全可以把自己想像成唐太宗了。
倚邦出贡茶。据《普洱 府志》记载,从雍正十一年开始,普洱 贡茶就由倚邦土司负责采办。倚邦的曼松茶被指定为皇帝的专用茶。从象明乡政府到曼松,除了一小段可通公路以外,还要走整整六七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达。曼松的贡茶,也是小叶种的,现在摆在故宫的金瓜贡茶,就是用曼松的小叶种茶箐做成的。我不知道云南的那些专家们,为什么要把普洱 茶定义为“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大叶种晒青毛茶”。其实,倚邦的小叶种比其它地方的大叶种茶的品质,还要好。
当年清政府对六大茶山的政治统治,军事防卫和茶叶发展历都非常重视,乾隆皇帝两次亲颁敕命给管理茶山的土司,光绪皇帝两次赐金匾给茶山的茶号。有一块“瑞贡天朝”的匾挂在了易武的老街上。当然,我们现在看见的“瑞贡天朝”是复制品,关于这块匾的故事已经很多了。还有几块碑匾在倚邦,且都是真迹。在原土把总曹当斋府宅废墟的边上,有一间新盖的平房,墙壁被石灰粉刷得雪白,房顶上高高地飘着一面国旗,这是村公所。村公所主任拿出钥匙,带我来到对面的一间破草房里,随着大门的开启,里面灰暗的光线中,隐隐有三块石碑,因为背着光,一开始看不清碑文,后来发觉,这三块碑碑文的意思其实是差不多的,上面都横着四个大字——“永远遵守”,下面竖排的是正文,大概是说来此山采茶的茶农要遵守的一些规定,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最好的茶采下来上贡给朝廷,不准私自采摘等等。这三块碑分别立于乾隆二十年,道光二十八年和光绪十三年,三朝皇帝各立了一块,均表示重视。这三块石碑,其实应该算作一块。还有一块匾锁在倚邦街上的一间砖房里,村公所主任打开房门时,房间的地上还打着地铺,墙壁上方挂着一块“福庇西南”的匾额,字迹圆润、端正。我还没有看清题款,他便匆匆锁了门,说是皇帝赐的,一脸的神秘。
“瑞贡天朝”、“永远遵守”、“福庇西南”三块碑匾,我均匆匆一瞥,未及细看。让我久久不愿离开,唏嘘不已的,是一块已经倾斜了的龙头大碑,当地人称之为“乾隆大碑”。
“乾隆大碑”碑高2. 35米,宽0. 73米,碑顶和两边刻有龙头龙身,龙头中间刻有乾隆皇帝的大印。碑文是乾隆二年给倚邦土把总曹当斋的敕命,敕命中乾隆皇帝褒奖曹当斋才勇著闻,军政修明,治邦有方,授封曹当斋为昭信校尉,鼓励他继续努力,再建功绩。并封曹当斋的夫人叶氏为安人。从碑文中可以看出,乾隆皇帝对六大茶山是十分关注和熟知的,还可以看出乾隆皇帝知道普洱 茶由倚邦送出。当时的曹当斋在六大茶山安抚夷民,打击奸商,整修道路,新辟茶园,他以自己卓越的管理才能和施政能力,为六大茶山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把自己的一生,都贡献给了茶山。据史书记载,六大茶山鼎盛时,“入山做茶者,数十万人。”站在山顶上想象一下,眼皮底下数十万人在采茶、劳作,那是个什么景象啊!如果杨利伟一百多年前上天的话,在神六飞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