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铁观音:壶里乾坤千古缘|铁观音文化
皆赞不绝口。一天,有位塾师登门拜访,品饮之后拍案叫绝,询问此茶是何名号。魏荫就将其来历如实相告,并称此茶是在铁盆中培植,茶树又高大威猛有如罗汉,不如取名“铁罗汉”。塾师听后连连摇头说,好茶岂可俗称,罗汉狰狞恐怖,怎配得上此茶的高贵幽雅?既然它是观音托梦所得,不如顺理成章叫“铁观音”吧!此言一出,魏荫连声叫好,欣然应允。
另一个版本则认为, 这只妙手乃是西坪尧阳岩的仕人王士仕。
相传清乾隆元年(1736年)春,王士仕与诸友会于南轩,见南轩之旁层石荒园间有茶树与众不同,就移植在南轩之圃,悉心培育,采制成品,其香飘于十里。乾隆六年,王奉召赴京,以此茶馈赠侍郎方望溪,方转献内庭。深谙茶道的乾隆皇帝饮后,龙颜大悦,以其茶乌润结实,沉重似“铁”,加之味香形美,犹如“观音”,遂赐名“铁观音”。传说中的遗迹现存南轩,古木参天,怪石嶙峋,曲径通幽,前临滚滚兰溪,后有羊肠小道,沿山遍布奇石,惟妙惟肖,有不同天然石洞数处,大者可容三四十人,旁有一古刹名“白石岩”,又名“仙公殿”,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不论铁观音之得名,是源于“魏说”,还是源于“王说”,都可谓神来之笔:铁,是茶之色与型;观音,是茶之香与味。铁,是茶之浓;观音,是茶之韵。外刚内柔,刚柔并济,是铁观音茶最鲜明的个性。
壶里乾坤功夫茶
福建茶道之功夫茶名满天下,以功夫茶沏铁观音堪称绝配,而这番功夫,从制作环节就开始了。安溪铁观音制作工艺严谨精巧,颇多讲究。3月下旬萌芽,一年分四季采制,谷雨至立夏为春茶,夏至至小暑为夏茶,立秋至处暑为暑茶,秋分至寒露为秋茶。品质以秋茶为最好,香气特浓,俗称秋香,春茶次之,夏茶、暑茶品质则相对逊色。
铁观音茶的采制技术很独特,不是采摘非常幼嫩的芽叶,而是采摘成熟新梢的2~3叶,俗称“开面采”,是指叶片已全部舒展,形成驻芽时采摘。采得的叶片力求新鲜完整,然后进行凉青、晒青和摇青,直到自然花香释放、香气浓郁时进行炒青、揉捻和包揉,使茶叶卷缩成颗粒后进行文火焙干。制成毛茶后,再经筛分、风选、拣剔、匀堆、包装制成商品茶。
接下来就是做青、炒青:摇青与摊置相间进行,合称做青。做青技术性高,灵活性强,是决定毛茶品质优劣的关键。摇青使叶子边缘经过摩擦,叶缘细胞受损,再经过摊置,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伴随着叶子水分逐渐丧失,叶中多酚类在酶的作用下缓慢地氧化并引起了一系列化学变化,从而形成乌龙茶的特有品质。炒青必须及时进行,当青叶青味消失,香气初露即应抓紧时机完成。
铁观音的揉捻是多次反复进行的。初揉约3~4分钟,解块后即行初焙。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