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发酵工艺流程|熟茶发酵
在55-65°C之间,大约两周的时候翻第一次堆。每次翻堆后,堆高逐步降低,用60cm逐渐往下降。通过堆子上插的温度计来检测堆温,以控制温度不要超过65°C。
五、第二次翻堆
在第一次翻堆以后,渥堆的高度降低10cm左右,间隔一周左右的时间,就可以进行第二次翻堆。这个时候的发酵时间,大约为21天左右。
六、第三次翻堆
根据第二次翻堆的情况,第三次堆茶高度继续降低。在放置7天以后,即第28天左右开始翻堆。这个时候,抓一把茶试喝,汤色通常已经发红,叶底也变为褐色。根据试喝的情况,判断下一步该进行的工作。
七、开沟
第三次翻堆后,堆高继续下降,通常不超过40cm。一周后,即发酵周期的第35天左右,堆子温度降为35°C左右,就可开沟,让茶冷却。这个时间是3天,即发酵周期的第38天。经过3天左右,用手触摸茶叶,感觉不热了,就可以把茶叶堆成一个圆锥样的大堆。
八、养茶
堆置一周左右,这个过程叫做养茶,然后就可以装麻袋。整个发酵过程完成,大约45天左右,得到了渥堆后的毛茶。一个标准化的流程就这么完成了。当然,这个周期的时间是可以变化的。因为温度是变化的,堆子高度也会变化的。所以根据原料、气温等各种环节来调节,45天可能就会变成80多天。
传统的发酵过程如上所述。后面有时间,我们再探讨每一个环节,随着某些条件的变化,而导致熟茶口感的变化。这些年最流行的发酵技术中,有几类典型。我想可以说一说,对茶友会有帮助。
第一、轻堆味发酵
某些茶厂宣称自己有独特的发酵技术,当年发出来的茶堆味就很轻,甚至夸张到直接就没有。在实际发酵中,这一点不难做到。其要诀是,第一是发酵温度较低,堆温不到65°C,通常连55°C都不到;第二是初始投水量少,多次投水;第三是翻堆次数多,周期长,用8-12周的时间去发酵。
一言以蔽之,低温发酵,少量多次加水,多次翻堆,可以得到堆味较轻的熟茶。但缺点也是明显的。一般说来,发酵程度较轻,茶质较薄。
第二、生物菌种发酵
即所谓第三代发酵技术,又称离地发酵技术。大滇关注此种发酵技术有好几年,但试验结果欠佳。发酵出来的茶,与红茶口感类似,并无传统渥堆熟茶的厚度和甘甜。当然,堆味也是几乎没有。看样子,上天从来就是这么公平的,无法兼顾所有。
普洱茶的发酵工艺流程
熟茶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