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顺性而品》之法本无法
为品,为玩,为融合自然。
目前普洱 “江湖”纷扰乱杂,清心品茶谈何容易。努力学习找寻好茶的同时,不如去想一想如何喝好手头的一杯茶。人生百载,如白马过隙,如何在繁琐的生活中体验那份忘我的宁静,静心伺茶去!
很多人问起,普洱 茶该如何冲泡,我回答:没有手法,只有特点。找到茶的特点,你就已掌握冲这款茶的手法。手法从茶,手法由心,百般手法成就了百般滋味,这就是普洱 茶。随心随意,适口为上。
每一个人对同一款茶品的感觉和理解都不一样,在经验较为充足的前提下,适口舒心已是好茶;冲泡有标准吗?比起试茶来说,更没标准!手法上的高、低、缓、急、稳、静、匀,方式里的摇、绕、烘、闷、浸、煮,再加上思想里的和、跳、拼、择等,都会产生出绝然不同的普洱 茶滋味,可说是千变万化,再加上茶品的存放环境不同,泡茶器皿的不同,各地各人用水的不同,品茶环境、天气的不同等等,如何为标准?
大家还是放松点,普洱 茶的研究建立在慢慢的体验过中,答案也肯定是在将来,一些所谓的大师前辈们还停滞在几年前的那类分山头,分茶种,分辨什么纯料与拼配,细分滋感的前后左右表现等,周而复始地在自己设的怪圈圈里转不出来,忽悠了别人也害了自己时,我想着也觉得可笑。明眼人和细心喝茶的广大普洱 茶爱好者已没人再去钻这死胡同,普洱 茶要去钻研的并不是这些。如果喝普洱 茶,当你定位在于品,在于玩的时候,随心随意,喝茶就简单了,一切只为了享受和体验,经验在过程中积累会比学习别人的知识更加真实和惬意。参研大师专家们自己都弄不明白的“外功”时,不如练习自己的“内功”。
个人对品饮普洱 茶的看法为:茶本无法,思想为法,顺性品其正味,逆性而试其优劣。顺其性则茶嫩水柔,茶老水强,茶烈宜轻,茶弱宜重,味杂宜降,茶劣则弃,生茶在伺在尝,老茶在悟在驭,熟茶宜饮宜和;当你的经验及理解达到一个高度时,你的茶就会站在同一个的高度。
茶顺茶性而品,必需先知茶性,每一款茶都有着不同点,在甘、甜、厚、滑、苦、涩、酸、杂等口感中,要弄懂并理解因果,才能泡好一壶好的普洱 茶,这当然需是通过不停地积累和对比中而得出的经验。
苦尽甘来,汤重压舌,入口即化,舌底鸣泉,重如无物,气韵绵绵,无味之味等等,一切不易理解的普洱 茶常用形容词汇也必定要通过实际品试后才能一一认识。
普洱 茶需要细品,品那群山珍露育出的幽幽茶香;普洱 茶需要感受,用身体去感受时间带出的绵绵沉韵,在优雅的环境中,静心细品着普洱 茶,人茶一体时,得真味者往往已是进入“道”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