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普洱往事和普洱有缘的人:鄂尔泰、高其倬、尹继善
流失国外,那就成了罪过。
鄂尔泰的机会又来了。清雍正六年春,有几个江西籍茶商至莽枝茶山贩茶,吃住都在当地少数民族麻布朋家。客商和女主人竟然搅和起来,麻布朋一怒之下杀死了客商和老婆,将人头挂在牛滚塘边大树上。或许有其事,或许是误会,或许系强暴,在历史岁月的消磨中已没有太多意义。在当时如此事发生在少数民族间,根本不是事,不会有人告官。有人向清政府提出了控告,雍正帝担心的还是流官走向另一个极端,慎重地在鄂尔泰的奏折上批示:“好趁此一番振作,务为一劳永逸之举。但善后事宜,全在文武员弁委用得人。若不得其人,宁缓事以待,必预备有人,方可举行。不然,好事亦被酿成妄举矣。料卿委用者,不得错误也。”
九月,开化镇游击徐成祯领官兵400名进剿江坝,捣毁四十多个村寨,反抗武装被击散,麻布朋被俘,押解到昆明 “反叛”罪名杀害。各地参战的土酋受到了褒奖。
鄂尔泰红极一时,雍正命鄂尔泰总督云、贵、广西三省,管辖一切军民事务。鄂尔泰上任时,雍正帝只定给他一万七千两的年养廉银,比高其倬还少了九千两。鄂尔泰不计得失,胸怀大志,赴滇五年,费尽移山心力,将云南辟为中国改土归流的样板和基地。雍正帝连下批札,有“朕实感谢”等语。
鄂尔泰在西双版纳江东地区进行改流取得了胜利。一阵戟来剑往,一度腥风血雨,几千茶山民众因之而死,几千官、土清兵或患瘴疠或中埋伏横尸荒野,历史用鲜血筑就了普洱 府。朝廷将车里宣慰司所辖澜沧江以东思茅、普腾、勐乌、乌得、整董、橄揽坝等六版纳分出设普洱 府,车里宣慰司亦隶属普洱 府,仍辖澜沧江以西六版纳。后来普洱 府领三厅、一县、一宣慰司。原镇沅府所属的威远厅、原元江府所属的他郎厅和移驻通判而成立的思茅厅统统划归普洱 府治,宁洱当然是府县同城了,不敢动土的江外地区,仍由车里宣慰司按旧俗治理。为就近控制茶山和监视江外动静,在攸乐设同知和布汛。清代普洱 府命名前,唐南诏时期称其为步日睒,宋大理时期称步日部,元时称普日思摩甸司,明 洪武十六年称普耳,万历年间又演化成普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