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都云南 普洱茶之乡
茶都云南普洱 茶之乡,悠悠数千年的岁月,浩瀚无际的长江、黄河,孕育出中华博大精深、瑰丽多姿的民风民俗。而中华茶俗即是浩瀚的中华民俗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社会时期都纷纷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饮茶习俗。“茶”作为民俗礼仪的使者,千百年来为人们所重视。它上达国家间的礼仪活动,下渗入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成为与人们日常生活切切相关的礼俗。而普洱 茶又称之为“茶中之茶”。
随着岁月的流逝,各种饮茶习俗世代相传、生生不息。其中,既有宫廷的华章、庙堂的雅乐,又有民间的山歌、野曲。在那极具平民性的茶俗中,却凝积着历史的积淀,同时又富含着清丽的时代气息。绝大多数茶叶学家认为,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在云南普洱 府境内已开始种植被后世称为“普洱 茶”的云南特有的大叶茶种,而普洱 茶扬名天下,则是在明、清以后的近300年期间,其原产地在云南的思茅(现普洱 市)和西双版纳地区,后逐渐在云南南部地区广为种植。“普洱 茶”在种植、生产、加工、贸易、运输、消费的过程中,把云南介绍到了全世界各地,“普洱 茶”与“云南”一起声名远播。
云南是普洱 茶之乡,普洱 茶文化内涵丰富、源远流长。自从远古时期居住在澜沧江流域沿岸思普区一带的古代先民濮人和各民族,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发现了野生茶树的用途,继而进行栽培、驯化、利用时,即开始了新的茶文化篇章。各地区、各民族的茶饮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哈尼族的烤茶、土锅茶、蒸茶,彝族的火罐茶、盐巴茶、傣族的烤竹筒茶,拉祜族的烤茶、大锅茶,佤族的铁板烧茶,布朗族的煮竹青茶、酸茶等。各民族之间,以茶祭祀、以茶纳贡、以茶入药、以茶入诗等等,已成了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友好的象征;今天,以茶促贸、以茶兴农、以茶促文、以茶致富、以茶增谊、以茶广交天下,更促进了各民族的团结,增进了国际交往。
古今中外文人学者为普洱 茶著书立说。清代文学家曹雪芹将普洱 茶写入《红楼梦》,清代文人阮福著有《普洱 茶记》,而在云南各地,则流传着不少与普洱 茶有关的古诗曲和民间山歌,把各民族种茶、饮茶、咏茶、祭茶、观茶、闻香、浸泡、尝味、茶具等民族特色表现出来,提升了普洱 茶文化的高雅品味。
一部开放史就是一部文化交往史。云南虽然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却是国内最早对外开放的地方。它向外、向南、向西,沿途被称为“南方丝绸之路”古代商贸之路涉足至印巴次大陆及中南半岛。“南方丝绸之路”的历史可以上溯到遥远的古代。著名的南方海上丝绸之路尚未开通时,这条从我国西南通往印度的古道就成了当时中国与外面世界的唯一通道。唐代以后,随着西藏、日南亚、西亚地区人们饮茶习惯的普及,这条古道终于成就了它彪炳史册的一页:茶马古道——至今仍存活着的文明史。
茶马古道在时间和空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