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文化的“野蛮”情结
为笑谈;至于到了近代,西方文明以一种更为野蛮的方式叩开中国的国门时,普洱 茶文化再次无所适从,与乾隆皇帝嬉戏的香妃,变成了被扔进深井的珍妃――大清皇帝的这两位野蛮女友,命运竟如此不同!
过去我们羞于谈论“野蛮”字,甚至把这个词汇和民族自尊心联系在一起。然而,当西方文明以一种极端野蛮的方式挑衅中华文明的的时候;当中华正统文化受到严厉拷问的时候,我们发现,文明和野蛮常常也会发生有趣的颠倒:
西方人以文明的名义烧死布鲁诺,以文明的名义发动鸦片战争,这是文明幌子下的野蛮;中国人以文明的礼教思维落后挨打,这是文明的悲哀。
云南人来自边远,被封建士大夫文化视作蛮人,而士大夫们津津乐道的茶文化却始于“蛮人”;中国人人人都吃的大米,其种植很可能也始于云南;奇怪吗?
云南普洱 茶以其挥之不去的“野蛮”情结,一次又一次冲击中国乃至亚洲的主流文化,成为野趣和雅趣二元统一的天作之合!
人类走进当代社会,社会文化日趋多元,反传统的现代主义以及反叛现代主义的后现代主义蓬勃于当代人的生活空间,面对现代文明对于地球生态的不断蹂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念人类之初的那种野趣。
许多人不愿意享用现代文明指导下的台地茶,而青睐于大山深谷里的野生茶、古树茶,而这种野趣在浙江、在福建的老茶区已经很难找到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生态就没有云南普洱 茶,更没有普洱 茶文化中无法替代的那种野趣。
除了人类茶文化的共同之处,喝云南普洱 茶其实就是喝一种野趣!
云南普洱 茶文化在清代以后,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因为香港回归时的移民流动,被人们偶然发现。
云南普洱 茶如今在世界上的影响与日俱增,除了一些偶然因素外,宣传云南普洱 茶文化最有力度的是马帮,随着马帮进京、马帮进藏等一系列活动,普洱 茶在中国再一次家喻户晓。
从很大程度上说,马帮这种与现代人生活方式格格不入的行为,恰好是对云南普洱 茶文化的一种最佳诠释和最有力的推动。因为马帮生活中的种种浪漫、种种野趣、种种惊险、种种不可思议,恰到好处地烘托了云南普洱 茶文化的天然野趣,把普洱 茶文化中的这种野趣放大到了一种极致的境界。
现在有些人在竭力宣传现代普洱 茶的渥堆技术,殊不知这种类似老太太腌咸菜的技术,哪里有茶饼在马背上的后发酵更吸引世人的兴趣呢?
当然,马帮行动只是云南普洱 茶推广的手段之一,次数太多也会令人们的好奇心产生疲劳,但云南普洱 茶文化的品牌养成,离不开这些野趣。使用与中原茶文化趋同的理念和文化手段宣传、炒作云南普洱 茶,笔者认为是不会成功的,甚至适得其反。云南普洱 茶的文化宣传理念,也不能趋同于西方国家的茶文化。
云南普洱 茶之所以受到中国、韩国以及东南亚国家茶客的亲睐,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地区普遍有食用酱油、腌菜的习惯,对于茶叶渥堆也就习以为常了。但要说服西方上流社会自觉接受云南普洱 茶,恐怕不那么容易。中国的酱油、韩国的泡菜目前已普遍进入西方人的食谱,但要走进西方上流社会的大餐很困难,云南普洱 茶恐怕道理也是一样的。必须先从当地的边缘文化入手,寻找西方现代文化中的“野蛮”情结,而不是急于寻找贵族化的途经、去攀附别人的高雅。
普洱 茶能够进入西方国家的理由,恐怕第一条还是生态!生态宣传对于中国人、外国人来说,都乐于接受,没有意识形态的阻隔。可以说,没有生态就没有人类的健康,生态比茶多酚含量更重要!所以古树茶、野生茶比渥堆茶值钱。
第二条重要的理由是多元丰富的民族文化,这为云南普洱 茶的推广,提供了比中原茶文化丰富得多的文化因子,但怎样整合这些文化资源,并使之为我所用,这就需要我们的想像力和创新能力了。
第三是和平的精神,云南人虽然被称“蛮人”,但蛮人依旧是和平的热烈拥护者,云南许多老百姓几千年一直过着夜不闭户的宁静生活。大理国22届君王,有9人生前即逊位出家,这种精神境界世所罕见,没有和平、质朴与宁静,就没有普洱 茶文化。
我们深信,韩国的野蛮女友能够走俏中国,云南的普洱 茶就能走俏世界,野蛮在很多时候就是亮点!
(作者:世界华人作家协会一级作家、云南电视台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