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以后的普洱茶史话
叶、人工采摘、低度产量”的老茶园,不是被改作新茶园,就是丢着任其荒芜慢慢消失。
现在云南省的新茶园开发辟建非常成功,到了2001年全省的茶园达到256万亩,为全国第一,年产茶量为8。16万吨,茶品以绿茶、红花、普洱 茶为主。
云南省的绿花分为“滇青”和“滇绿”。滇青是传统的茶品,茶菁是用日肖晒干。滇青可以新鲜饮用,或加以陈放或蒸压成型茶再陈化,称为“陈年普洱 ”。滇绿是炒青、烘青或蒸青的毛茶,也称作“云南绿花”。滇绿应新鲜饮用,不宜陈放后发酵之后再饮用。滇青是晒干的,新鲜饮用时有一股日光气味,而县易于作胃。因此云南省内大都喜欢饮用滇绿,只有些边疆兄弟民族才饮用滇青的绿茶。
1940年宜良茶厂以小叶种“宝洪茶”研制成功炒青的“宜良龙井”绿茶。1945年墨江县茶场,仿照日本蒸青的加工方法,研制成蒸青的滇绿茶品。1964年研制成大叶种茶烘青绿茶,由凤庆、勐海、昌宁、临沧、云县等茶厂扩大生产,推开省内销售市场,效果良好。目前云南省内市场,以烘青的绿茶为主,烘青的滇绿茶品忆占据云南省绿茶市场大半,代表了云南绿花。
1939年初冯绍裘到顺宁(凤庆)地方,建了顺宁茶厂,同年范和钧到了佛海(勐海),又建立了佛海茶厂,同时引进了红茶制造技术,两厂成功地创造“云南红茶”生产,开拓了与祁红同名气的“滇红”的市场。1952年引进国外的红碎茶技术,1958年更引进了马歇尔揉茶机和CTC碎茶机,全面推广红碎茶批量生产,并推向国际市场,与印试阿萨姆红花并驾齐驱。
普洱 茶是云南茶叶中传统茶种,从前云南省内的茶叶都称为普洱 茶,近期因为有了绿茶和红茶的生产,所以使得普洱 茶的名称变得很模糊。到底滇绿和滇红算不算普洱 茶?其实在我们品饮普洱 茶的圈子里,都习惯把“应用日光晒干的毛茶(青茶)所制造的散茶或型茶,加以陈化,称为普洱 茶”。当然,一般的普洱 散茶就是滇青毛茶,而普洱 型茶是由滇青毛茶,再蒸过加工压成一定的茶型,干燥后而成的。1939年以前云南省还没有滇红或烘青、蒸青的滇绿,所以在此之前,云南省生产的茶叶,基本都是普洱 茶品。现在生产的普洱 茶品,绝大多数是矮化灌木新茶园的茶菁,其品质和特色,比较过去樟林乔木老茶园的普洱 茶,有了极大的差异。而县城为了迅速销售和马上饮用,1973年以后,普洱 茶的制作工序中,增加了一定程度发酵作用,形成了普洱 熟茶,我们叫它“新树熟茶”。目前台湾地区的普洱 茶文化,是“品老树生茶,而饮新树熟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