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茶启示:文化传承下的产业复兴
对于传统文化的汲取、融合、创新,将商业元素与文化元素进行有机融合,通过规模化的运作提升行业竞争力,从而实现文化传承下的产业复兴,这正是凉茶产业获得勃勃生机的原因。 2006年,对于中国饮料行业来说,称得上具有突破性意义的一年,包括王老吉、邓老凉茶等在内的21家凉茶生产企业的产销量突破400万吨,而当年可口可乐在中国的产销量是317万吨,肯德基也开始在部分连锁店中撤下百事可乐,换上红色的王老吉凉茶作为饮料。经多年的默默潜行,凉茶这种被誉为“中国可乐”的中国传统饮料,终于获得了与世界可乐巨头同台竞技的势力。 在“汾湟可乐”、“非常可乐” 挑战世界“两乐”折戟沉沙的背景下,如何在饮料行业获得如“两乐”一样成功,是中国饮料行业的梦想。同样,在中国其他传统产业中如白酒、饮食连锁、工艺品等,面对着西方消费文化的大肆入侵,部分开始出现发展停滞的现象。如何在文化的传承与商业的创新上取得平衡点,这是许多中国产业在发展中遇到了问题。而凉茶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文化渊源的饮料,在新的商业环境中,为何具有如此强劲的发展动力?其带给产业的启示意义又是什么? 文化断裂――传统产业欲振乏力 据权威统计显示,在全国仅剩的1600多家老字号中,70%经营比较困难,20%经营勉强维持,只有10%能蓬勃发展。在中国整体经济迅速崛起的背景下,消费电子、汽车、IT等许多产业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辉煌时代,为何许多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产业却在陷入困顿之中? 必须承认,在中国整体经济发展中,相对于IT、汽车、软件、消费电子等新兴产业,传统行业的发展速度与增长总量远为不如。但是,传统行业既是一个国家经济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承载着一个国家民族的记忆与文化的精华。所以,振兴传统产业、特别是具有悠久文化底蕴的传统产业,对于任何一个国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营销学的泰斗菲利浦?科特勒曾经指出,文化的因素是影响购买决策的最基本的因素。文化是经由社会过程代代相传且由社会成员共享的一组信念,态度和行为形态,它是决定一个人的欲望与行为的最基本因素,对于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和行为有非常大的影响。美国以外的消费者购买可口可乐,很大程度上因为受可口可乐身上承载的美国文化的长期濡染及认可。同样,中国的丝绸、陶瓷之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大受欢迎,其根据原因正是在于“物”所承载的“道”――中国5000年光辉灿烂的文明赋予这种商品一种独特的魅力,文化成为商品使用价值之外的非常重要的感受价值。 显而易见,在许多行业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文化对消费者的渗透力、对消费者购买心理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在营销过程中显示出惊人的力量,我们从星巴克 、可口可乐等企业的成功历程中,可以深明这一点。但是,为何这些具有深厚文化渊源与历史发展背景的中国老字号以及传统产业,在经济滚滚向前的洪流中却发展乏力?这其中究竟是文化与商业之间链接的断裂还是传统产业在品牌创新、市场营销策略方面上出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