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茶叶发展及种类详细介绍|台湾乌龙茶
地,专制红茶。「日东红茶」。1901年在台北厅文山堡十五份庄及桃园厅桃涧堡龟仑口庄,着手设立茶树栽培试验场,该试验场旋于1903年废止,同年改在桃园厅竹北二堡草湳坡庄设立安平镇制茶试验场,并于龙潭庄铜锣圈设置茶树栽培试验场;安平镇制茶试验场即为台湾省茶业改良场之前身,为台湾最早之半机械制茶工厂。
1910年日本台湾红茶株式会社成立,主制红茶输出俄国。1926年将印度阿萨姆茶种引进台湾,于平镇茶试所及南投鱼池地方试种成功,并于1936年设立「鱼池红茶试验支所」,专事育苗栽培试脸与改进红茶产制技术以谋发展红茶,开拓国际新市场,鱼池遂成为台湾阿萨姆红茶生产中心。以熏花制造的包种茶即开辟中国东北市场。输出量逐年递增,1942年达五千一百公吨。1937 红茶输出五千八百公吨,战前最高量。主要市场:日本、美国、英国、香港、东北。1944包种茶输出七千八百公吨历年最高。1918年乌龙茶年销八千八百公吨,为最高量。日本据台五十年,茶叶为主要出口产物,其出口值平均占全台30%。
台湾茶分布区
台湾茶园遍布全台,依地形、气候不同,各地茶叶的风味也各异其趣。总括而言,台湾茶叶以青茶类为主,红茶则仅见于南投埔里、日月潭及花莲瑞穗一带。所以从北到南甚至高海拔山区,都可见到质量俱佳的高质量茶园,也因此形成独树一帜的茶叶文化。
近年,台湾民众亦对「高山茶」倍加喜爱,高山茶并不专指特定品种,1000-1500公尺山坡地的茶,因山区日夜温差大、湿度高、雾气浓,所以茶味甘醇、质量出众,像阿里山的「珠露茶」、玉山乌龙茶等皆属之。有「茶叶王国」美誉之称的台湾,地形、气候皆适宜茶树生长,台湾茶叶品项众多,皆以茶香浓郁、喉韵甘醇为最大特色,其中以文山包种茶、冻顶乌龙茶、白毫乌龙茶和铁观音为台湾茶叶的四大主流,分布在台北、桃园、新竹、苗栗、南投、云林、嘉义、高雄、台东、花莲、宜兰等县市,过去以外销为主,年外销量最高曾达23,516公吨,主要分布以北部和中部地区为主,台湾的产茶地区大致可划分为北部、桃竹苗、中部、南部和东部等五个茶区:
1.北部茶区:台北县新店、坪林、深坑、石碇、三峡,台北市木栅、南港以及宜兰县大同乡、三星乡、冬山乡及礁溪乡等。
2.桃竹苗茶区:桃园县、新竹县、苗栗县。
3.中南部茶区:南投县、云林县、台中县、嘉义县、高雄县、屏东县。
4.东部茶区:台东县、花莲县。
5.高山茶区:指海拔高度在1000公尺以上的地区,有阿里山山脉、玉山山脉、雪山山脉、中央山脉和台东山脉等。
台湾制茶区域简介
北部茶区
台北县茶园面积约3,000公顷,主要分布在坪林、石碇、新店、三峡、林口等乡镇。台北县坪林一带文山茶区所生产的条型包种茶。淡水、三芝、林口茶区已逐渐废耕转为其他用途。石门乡茶园面积约160公顷,当地生产「石门铁观音茶」。三峡生产「龙井茶」及「碧螺春」,由于产量少已逐年减产。
桃竹苗茶区
桃园县茶园面积约1,400公顷,主要分布在龙潭乡(约1,100公顷),其他在杨梅、龟山、大溪、复兴、芦竹等乡镇。龙潭、平镇、杨梅之茶农,产制半球型包种茶。芦竹、龟山、大溪、复兴产冻顶型乌龙茶。
新竹县的茶园面积约2,300公顷,主要分布在关西、新埔、峨眉、北埔、湖口等乡镇。关西、新埔。峨眉、北埔春、冬茶制成冻顶型乌龙茶,夏茶制成椪风乌龙茶。
苗栗县茶园面积约1,250公顷,主要分布在铜锣、头份、头屋、三义、造桥等乡镇。产半球型乌龙茶。头份、头屋有制造椪风乌龙。
中部茶区
台中县茶区主要分布在和平乡,其中八仙山茶区就占了一半以上,其次为福寿山农场与武陵农场茶区。福寿山农场的福寿长春茶及武陵农场的武陵茶是高山茶中的极品。
南投县茶园面积约8,000公顷,主要分布在鹿谷、竹山、名间、鱼池、埔里、水里及仁爱、信义等乡镇。中高海拔如鹿谷、竹山、仁爱、信义等茶区,生产「冻顶乌龙茶」及「高山乌龙茶」。 鹿谷乡茶区已彰雅村、永隆村、凤凰村茶园分布最集中,冻顶乌龙茶便是从鹿谷的冻顶山开始发展。
竹山镇茶区大概可分为二个地区,一为照镜山、坪顶埔一带;延山、桂林、田子、坪顶一带,茶叶香气滋味较接近冻顶茶。
仁爱乡茶区由雾社、高峰等地区开始推广。从雾社至清境农场有相当多的名茶生产,例如天雾茶(雾社)、天卢茶(庐山)、宿雾茶(清境农场茶园)、碧绿溪茶、雾敦茶(红香)、东眼山茶(北东眼山)等。至于仁爱乡产茶村落,则有良久、武界、大同山、北东眼山、奥万大、红香、平境、雾社、春阳、庐山、翠峰、翠峦和清境等地。
水里乡产茶村落集中于上安、新山、郡坑三村。此地所生产的茶叶,以玉山茶和胜峰茶的茶品最为著名。
信义乡:种植地区包含同富、神木、三十甲、罗娜、沙里仙和塔塔加等地,并以玉山高山对外贩卖。另外也有命名为沙
里仙茶与塔塔加茶的茶品。
云林县茶园面积约500公顷,云林县以樟湖、华山、草岭、石壁一带的茶区最大,以云顶茶较为知名。主要分布在古坑乡(390公顷)及林内乡(110公顷)。林内乡坪顶茶区,海拔较低,茶园耕作管理及茶叶制造已完全机械化。古坑茶区属中高海拔地区产「高山乌龙茶」。
嘉义县茶园面积约2,100公顷主要分以番路乡、梅山乡、竹崎乡、阿里山乡及梅山乡等四个乡镇为主。 梅山乡茶园分布于太平、龙眼(龙眼林尾)、店仔、樟树湖、碧湖、太兴、瑞里、瑞峰、太和及太兴等村落。竹崎乡、阿里山乡及番路乡的制茶区多位于阿里山公路旁,有龙美(濑头)、巃头、光华、十字路、达邦、石桌、隙顶、丰山及里佳等山地部落。所产茶叶对外通称阿里山茶,此区另外也生产出阿里山珠露茶及阿里山玉露茶。其中阿里山珠露茶主产于崎乡石桌茶区。
南部茶区
高雄县茶区,主要分布在六龟乡及三民、甲仙乡,茶园面积约170公顷,六龟乡茶区种植台茶12号新品种较多,三民及甲仙乡为新兴茶区,全部种植青心乌龙种,大多数茶农来自嘉义县之高山茶区之茶农,所生产的茶叶,以产高山乌龙茶为主。
屏东县茶园面积约20公顷,分布在该县最南部的满州乡港口村,因此称之为「港港口茶」旧称「海口茶」。
东部茶区
宜兰县茶园面积约600公顷,主要分布在冬山、大同、三星及礁溪等乡镇。宜兰县所生产的茶叶可分为条型及半球型二类之包种茶。
花莲县茶园面积约290公顷,花莲县的玉里镇、瑞穗乡是最大茶区,舞鹤台地位于瑞穗乡最南端,天鹤茶是当地茶品。瑞穗乡生产的茶叶分二大部份,一为「鹤冈红茶」,一为「天鹤茶」,属部份发酵的半球型包种茶。
台东县茶园面积约800公顷,主要分布在鹿野、卑南、及太麻里乡。鹿野及卑南乡茶区属平台高地,产半球型包种茶为主,鹿野乡是花东最大的茶叶产地,福鹿茶是当地最知名茶品。太峰茶则是近年新开发的品牌,产于太麻里与金峰乡的丘陵山区。
台湾主要茶区
木栅茶区
系清光绪年间,木栅茶师张乃妙、张乃干兄弟受当地茶业公司指派,前往安溪引进纯种茶苗,在木栅樟湖山(今指南里)上种植,因此地土质与气候环境均与安溪原产地相近,所以生长良好,制茶质量亦十分优异。
文山茶区
产于台湾北部山区,文山地区包括台北县新店、坪林、石碇、深坑、汐止、南港等茶区,文山包种茶要求外观似条索状。
竹苗茶区
又称「白毫乌龙茶」。大部分生长在新竹峨眉乡、北埔乡、横山乡及竹东镇等一带和苗栗的头屋、头份、宝山、老田寮、三湾一带,桃园龙潭等地亦有部分生产。每当炎炎夏日六.七月,农历芒种端午节前后,茶树嫩芽经茶小绿叶蝉(浮尘子)吸食后长成之茶芽,经手工采摘一心二叶,再以传统技术精制而成高级乌龙茶。
大禹岭茶区
产地在中横公路105K碧绿溪上头,海拔2600公尺之松泉岗和日新岗,此区昼夜温差极大,土壤有机含量高,终年云雾笼罩,冬天冰雪穿衣,成长不易,一年只能采收两次,五月底、九月底各一次。
芦山雾社茶区
分布在合欢山与奇莱山下,主要茶区有芦山、春阳、奇莱、清境、雾社、高峰、奥万大、良久、武界、东眼、枫林、红香等地,亦可称之仁爱乡茶区,海拔约在1000公尺到1800公尺上下。
梨山茶区
由合欢山脉、翠峰,进入接力行产业道路到翠峦,南北线、华岗、福寿山、梨山到天府、武陵、大禹岭,为全台湾海拔最高的产茶区,海拔从1700公尺到2300公尺,常年处于低温环境,云雾缭绕,成长缓慢,一年平均采收三次。
樟树湖茶区
为近年来热门茶区、茶味新鲜、滋味迷人,口感醇厚,常在各项茶赛中夺魁,产量有限,购得不易,产区在太和、油车寮、樟树湖、瑞里、瑞峰、丰山、吉莱等地,海拔 1300公尺到1800公尺。
杉林溪茶区
茶区终年笼罩在低温云雾中,常常有难得一求的佳茗产出,产区分布于溪头往杉林溪公路,如杉林溪、龙凤峡、羊仔湾、软鞍等地,海拔在1100公尺到1900公尺上下。
冻顶茶区
的此茶区广布于南投县鹿谷乡,海拔约在500公尺到1200公尺以上,产区如:彰雅、冻顶、永隆、凤凰、广兴、小半天等地。茶叶多半制成紧结成半球型。
阿里山茶区
含括了阿里山公路石桌、顶湖茶区、笼头、隙顶茶区和太和达邦茶区,气候凉冷,早晚云雾笼罩,平均日照短,滋味甘醇滑润带活性。主要散布于海拔1000公尺到1800公尺,为台湾精制高山茶代表区域。
台湾乌龙的种类:
一、文山包种茶:主要原料是青心乌龙种,其制造特色是于轻萎凋、轻发酵的青茶类,外观呈条索状,色泽墨绿,香气清扬,带有明显的花香,滋味要活泼甘醇,茶汤要呈亮丽的绿黄色,以香、浓、醇、韵、美五大特色驰名海内外,成茶的外观呈条状,是和台湾其他地区的包种茶最大的不同点;因生产地区在北县文山区而得名。
二、木栅铁观音:铁观音是茶名同时也是茶树品种名,在台北市文山区的木栅指南山一带,在茶叶分类上属重发酵茶,发酵程度略高于冻顶乌龙茶。采「包布焙」的流程,即把初干的茶叶包在一块方布巾中,再用人工或机械揉成团,随后置于焙笼上用文火长时间慢慢烘焙,使茶叶成形并生铁观音独特的香味,呈现几乎近圆球状,外观色泽乌润,整体感觉像铁一般沉重,茶汤则是黄褐色,香味带明显的火香和纯和的弱果酸味。仅台北木栅和石门两地产制。
三、冻顶茶:冻顶是地名,有一定的范围和界限,真正的冻顶是指冻顶台地,即南投县鹿谷乡彰雅村,此地终年无霜雪,并不是冰冻的山顶。典型冻顶乌龙茶的特征是喉韵十足,带明显的人工焙火韵味与香气,主要是青心乌龙(软枝乌龙)为原料制成的半球形包种茶。属「半球型包种茶」,然而长久以讹传讹的结果,大家普遍误以为冻顶乌龙茶为「乌龙茶」。与冻顶乌龙茶同属「半球型包种茶」者如松柏长青茶、竹山(或杉林溪)乌龙茶、梅山乌龙茶、玉山乌龙茶、阿里山珠露、阿里山乌龙茶、龙泉茶、金宣茶、翠玉茶、四季春、高山茶….等,都隶属部份发酵茶类当中的半球型包种茶,这种茶是目前台湾产量最多也是最主要的茶类,它的发酵程度较文山包种茶稍重(成熟),外观呈紧结墨绿之半球状,加工过程繁复精细,极耗人力。
四、白毫乌龙茶:原名膨风茶,又有东方美人茶之称,茶叶的分类上发酵程度较较接近红茶的一种,这种白毫乌龙茶只限产于夏季,限产于本省新竹县北埔、峨嵋及苗栗县头份等地,限用青心大没品种,限用手采茶菁,且唯有经小绿叶蝉感染者才能制成较佳质量之白毫乌龙茶,主要在新竹峨眉乡、北埔乡,苗栗的头屋乡、狮潭乡、头份镇等地。因受到小绿叶蝉的啃食,所以茶中带有明显的天然熟果香,滋味具蜂蜜般的甘甜后韵,外观艳丽多采具明显的红、白、黄、褐、绿五色相间,形状自然卷缩宛如花朵,泡出来的茶汤呈鲜艳的琥珀色,它的质量特点比较趋近于红茶,而介于冻顶乌龙茶及红茶间。
五、三峡龙井茶:在台北县三峡镇闻名,是以青心柑仔种为原料制成的剑片形绿茶,为台湾绿茶的代表。龙井以『色翠、香清、味醇、形美』四绝深受品饮者的喜爱。
六、龙泉茶:产于桃园龙潭乡1983年4月9日,当时的台湾省主席李登辉先生命名,大部份以青心大冇为原料制成的半球形包种茶。龙泉茶曾是客家村龙潭乡闪闪发亮的金字招牌,茶汤金黄带绿色,滋味甘润,入口生津,有一种含蓄清纯的花香味;冲泡时茶量要少,时间稍短,水温略低,热饮最好。
七、阿里山珠露茶:主产于嘉义县竹崎乡和阿里山乡交界之石棹山,是以青心乌龙(种仔)为原料制成的球或半球形包种茶1987年8月28日,由总统府资政谢东闵先生命名。阿里山珠露茶的特色是:从制造过程开始的茶菁采收起,在36小时内要完成茶叶的成品制造,外形紧结,颜色青褐、具有浓厚的花果香。
八、松柏长青茶:产于南投县名间乡,最早由名人命名的茶就是松柏长青茶;1973年时任台湾行政院长经国先生命名为松柏长青茶,是以青心乌龙、四季春、金萱、翠玉等品种为原料制成的半球形包种茶。其干茶呈青绿色,有一股清新香味;开汤后清香扑鼻,滋味略带苦但耐人寻味,是目前新新人类颇为钟爱的茶种。
九、高山茶:台湾五大山脉,海拔在1000公尺以上所生产的茶叶,统称为高山茶,主要以金萱、翠玉、四季春和青心乌龙原料制成的球形或半球形包种茶。也是台湾目前茶市场常听见的「茶名」。这四大品种再加上青心大冇为目前本省栽种面积最多的茶树品种。由于这四大品种制造出来的条型或半球型包种茶[俗称乌龙茶]各具有独特风味和质量特征,因此常被茶商或茶行和茶农独立出来命名及进行分级包装。由于高山地区云雾多、日照少、雨水足等适合茶树生长的环境,因此所产的茶叶清纯,消费者莫不以喝高山茶为高贵的象征。以下为高山茶常见品种:
金萱茶
金萱即台茶十二号,金萱茶最大的质量特征即俱一股浓浓的天然「奶香」,这种天然的奶香很少茶类可以做得出来,只有金萱茶有此特征。
翠玉茶
翠玉为台茶十三号,则俱强烈的野香,所谓「清香扑鼻」就是翠玉茶的典型特征,有时候翠玉茶可以做出类如「野姜花香」的香气特征。
四季春
则是近七、八年本省逐渐受瞩目的茶,其特征是早春、晚冬和一年四季皆可产制,再加上四季春茶具有清扬浓烈的香气,所以甚受消费市场青睐,唯滋味稍苦涩。
青心乌龙
是目前本省栽种面积最广,也是长久以来一直最受本省茶叶消费市场欢迎的茶,滋味醇和、香气馥郁、高质量高价位的茶,不容易有缺点是青心乌龙茶最大特征。
台湾常见品种
青心乌龙:属于小叶种,适合制造部分发酵的晚生种,由于本品种是一个极有历史并且被广泛种植的品种,因此有〔青心乌龙〕,〔种仔〕,〔种茶〕,〔软枝乌龙〕等别名。树型稍小,属于开张型,枝叶较密生,幼芽成紫色,叶片狭长椭圆形,叶肉稍厚柔软富弹性,叶色浓绿富光泽。高海拔的山区茶树叶肉较厚,不容易纤维化,叶色浓绿且色富光泽。青心乌龙适合制作乌龙茶与包种茶。为栽植面积最广的品种,可惜树势较弱,易患枯枝病且产量低。
青心大冇:属于小叶种,适制性极广的中生种茶树,常用的别名有〔青心〕及〔大冇〕。树型中等属于稍横张型,幼芽肥大而密生洱毛,呈紫红色,叶片为狭长略成披针型到长椭圆形,以正中央部位最阔,叶缘锯齿较锐利,叶色呈暗绿色,叶肉稍厚带硬。因其树性强势,不易染枝枯病害,茶叶产量大且易于管理,但制茶过程若控制不当,易生苦味及菁味。青心大冇之珍贵在于它受「小绿叶蝉」叮咬后,会产生令人着迷的特殊气息,是制作东方美人茶(椪风茶)最佳的茶种。主要分布于桃园,新竹,苗栗三县。
台茶十二号:别名金萱,系统代号- 2027,属于稍具直立性的横张型,芽密度高,幼芽大,幼芽绿中带紫密生茸毛,洱毛密度略少于青心乌龙,叶片大型呈椭圆型,叶缘锯齿较疏,叶肉稍厚,浓绿且富光泽,产能高且适合机采的特性,金萱茶树所制成的乌龙茶与包种茶具有特殊奶香。树型较大制造时洱毛不易脱落,故成茶上可看到明显的。
台茶十三号:别名翠玉,系统代号 -2029,与台茶十二号同一时期选育所得。属于中早生适制包种茶的新品种,树型较大,树身稍微直立,幼芽带紫,洱毛密度略低,叶片则较狭长,略大且厚,叶片两侧较上卷,叶缘锯齿较大且粗钝,叶片绿色呈椭圆形,叶色较绿且更具光泽。滋味奇佳,并具强烈花香。
硬枝红心:别名大广红心,属于早生种适合制造包种茶之品种,树型大且直立,枝叶稍疏,幼芽肥大且密生洱毛,呈紫红色,叶片形状与台茶十二号及台茶十三号接近,但锯齿较锐利,树势强健,产量中等。大部分分布在台北县淡水茶区,目前以石门乡居多,所制成的条型或半球型包种茶,具有特殊香味,但制造铁观音茶泽外观优异且滋味良好。
大叶乌龙:属于早生种,适合制造绿茶及包种茶品种,树型高大直立枝叶较疏,芽肥大洱毛多呈淡红色,叶片大型且呈椭圆形,叶色暗绿,叶肉厚树势强,但收成量中等。本品种目前则零星散布于台北县汐止,深坑,石门等地区。
铁观音:属于小叶种,晚生种适制铁观音茶,树型大枝条粗,但枝叶及芽密度很疏,幼芽稍带红色,叶型长椭圆至狭长型,叶缘起伏大,呈波浪状,锯齿大但不锐利,叶肉极厚且富有光泽,树势较弱且收成量少,目前仅栽培于台北市文山区的木栅地区,是最佳的铁观音茶种。
四季春:属小叶型,极早生之包种茶品种,树型中大型且开张,枝叶及芽密生,幼芽呈淡红色,叶型较近纺锤型,两端较尖锐,叶色淡绿,具细且锐之锯齿,叶肉厚且具光泽,树势强,采摘期极长且收成量高。萌芽早、采收长,春茶所制成之茶叶具有特殊香味。
青心柑仔:别名柑仔,属于小叶早生种,适制绿茶尤其是龙井茶之品种,树型中到大,稍具直立性,但分枝疏,芽绿色带洱毛,因此所制成之高级龙井茶均带白毫。叶片大似柑叶,叶绿明显向上卷,花瓣数目特多,主要分布于台北县新店及三峡地区。
黄柑:别名白心或白叶,属小叶茶种晚生适制红茶的品种,树型中等,枝叶密生,芽色偏黄,叶片呈椭圆型到倒卵型,花较多。本品种,早期大量种植于桃园,新竹,苗栗三县。
红玉:别名台茶18号,是缅甸大叶种与台湾野生山茶两者的结合育种,属大叶种茶树品种,具有台湾野生山茶的天然内桂香及淡雅的薄荷香,被红茶专家评为台湾特有的『台湾香』。
台茶十四号(白文):与父本白毛猴所杂交,芽色为淡绿带黄,叶为椭圆型,生长势中等,树型横张性,抗虫性中等,但抗赤叶枯病稍弱,收量较台茶16号为低,适制包种茶、乌龙茶,推广于本省中北部及山地高级部份发酵茶区。
台茶十五号(白燕):芽色淡绿,叶为椭圆型,生长势中等.树型横张性,抗病害虫性中等,收量略低于台茶14号,适制乌龙茶、白茶,所制成之乌龙茶内容与外观均优,推广于本省中低海拔部分发酵茶区。
台茶十六号(白鹤):叶为椭圆型,生长势强,树型成直立.抗病虫害佳强,收量多,但略低于台茶17号,适制早春龙井、包种花胚、寿眉,推广于本省北部高级茶区,如三峡,夏茶产制寿眉茶区。
台茶十七号(白鹭):芽色为淡绿色,叶为椭圆型,生长势强,树型直立分枝密,抗病虫害性强,收量高,适制乌龙茶、寿眉,推广于大量生产中级部分发酵茶区。台茶一号直至台茶十七号(白鹭)。
其他有武夷茶,红心大冇,黄心大冇,红心乌龙,黄心乌龙,水仙,软枝红心,白毛猴,淡水青心,佛手,乌枝,梅占
台湾茶叶发展及种类详细介绍
台湾乌龙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