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之奇
布朗之奇一:“守望茶山的濮人“布朗族”;这是一片只能用心灵触摸的土地,这是一个只能用诗画和音乐来领悟的地方。澜沧江畔的布朗茶山,神奇富饶的热带雨林中,凤尾竹下的孔雀之乡,这“神奇、美好的理想国土”,聚居着云南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守望茶山的濮人“布朗族”。这是一个哺育茶山的民族,他们祖祖辈辈在大山的怀抱里奔走播种,在古茶的清香里恬然而居。为了信守、践行祖先一份古老的承诺,他们成了布朗茶山忠实的守望者。
也许正是由于这千年的闭塞、千年的隐居,布朗山 民们才能与大自然息息相通。在这里,他们食百草、尝百味,将无数大自然的馈赠收入自己的杯盏之中,满山的奇珍化成强健体魄的营养,其中茶叶便是被布朗山 民最早驯化、种植和享用的。
在云南,如果不了解布朗族,就走不进茶叶的历史隧道。布朗族是最早种茶的民族,也是与茶情缘深厚的民族。布朗族的先民是“濮人”的后裔,秦汉时期称为“闽濮”、“苞满”;唐宋称为“扑子蛮”;元明清称为“朴满”。商周时代便开始在澜沧江流域种植茶叶,是迄今已知地球上最早种茶的民族。长期以来,布朗人生息在澜沧江中下游地区,这里不仅是天下茶叶的源头,更是一道绵绵茶之精神的长廊。叭岩冷,是布朗族史诗传奇中的茶祖,是他让茶树绿遍布朗人的村庄山寨。1831年后的今天,布朗族的子孙依然虔诚地守护茶树,世代相传、聆听茶祖叭岩冷的教诲。
布朗之奇二:千年的内含传承;叭岩冷是布朗族史诗传奇中的茶祖,也是人工种茶的始祖。大家看到的布朗山 茶王采摘的神秘古茶园,就是在这位茶祖的时代种植的,生命与生命最原始的纠葛从1831年开始了,东汉末期,叭岩冷是一个民族英雄,用勤劳、勇敢、智慧、留下了这个宝贵的遗产,我们要感谢他,他有一个经典的遗训:“我要给你们留下牛马,怕遭受自然灾害死光;要给你们留下金银财宝,你们也会吃完用完;就给你们留下茶树,让子孙后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你们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茶树,一代传给一代,绝不能让它遗失了。”于是这里就长出了漫山遍野的茶树,这个颇有浪漫色彩的传说,从一个角度映证了茶和布朗人悠久而又血肉相连的历史。茶是祖先的馈赠,更是上天对勤劳善良的布朗人的慷慨赠与。
布朗之奇三:“足智多谋的布朗人”;布朗族文化,博大而精深;若论大贡献,公认者有三:一为识种茶,已历数千载;史家方国瑜,称为茶始祖,今滇古茶地,处处有族名;布朗居处皆茶园,村村寨寨出香茗,如今普洱茶兴旺,原产地名更远扬。二为驯旱稻,深山传美名;拾取山中谷,育成旱稻种,驯育艰辛无人见,山里人家始有粮,至今刀耕火种地,旱稻仍为当家粮。三为木棉纺,西南有布朗;摘取木棉花,纺成桐华布,西南丝路输身毒,张骞大夏曾亲见,如今“蒲蛮”人家地,布朗女儿仍善纺。
布朗人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