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经典解析——从“357”到“津乔·叁伍柒”
外,与国际接轨,“357”标准诞生。
清末民国的圆茶,延续古代传统,七子是标准,也有五子、八子等规格。清末民国后,七子圆茶作为“消费主流”随华侨到了海外,“侨销圆茶”历史由此展开。
六十年代,侨销为主的饼茶统称圆茶。藏销茶为“紧茶”,即蘑菇茶。(蘑菇茶后来由于推广机械制茶,发展成了250克的砖茶,即“边销砖”。)为了侨销茶出口创汇,调整圆茶的称呼,统一为“云南七子饼茶”。
之后,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为了配合出口,按国际惯例每件30千克,内装12筒(俗称1打),并延续“七子饼”的“传统标准”。
故30千克/12筒/7饼就得到每饼357克的推断,“357”的标准诞生了!这个标准作为经典一直沿用至今。
“357”之经典
作为普洱 茶里程碑式的符号,“357”的形成过程就是一部普洱 茶努力走出深山、走向世界的艰辛发展史。各个时期茶人的艰辛和开拓精神让我们感动,这才是“357”真正的经典所在。
用经典传承经典——津乔·叁伍柒
茶,不仅是身体的需求:生态,好喝;更是精神的需求:喝并思索着。津乔始终以这个时代的“制茶人”和“茶生活体验者”自居。
对于“357”历史的这份感动,津乔通过“津乔·叁伍柒”这样一款茶,致敬历史,传承经典,传递经典,让更多人了解普洱 茶的历史,更珍惜今天我们得到的精致好茶。
津乔·叁伍柒制作
创意:繁体“叁伍柒”,回归传统;选取“七子饼”筒装这一决定性的经典元素,致敬历史,传承经典。
制作细节:叁重原料筛检,伍大优质津乔古茶园,柒步传统工艺,以专业的视角,精心缔造普洱 茶之典范,用“叁、伍、柒”重新诠释经典。
叁重原料筛检:鲜叶精选(老树春季一芽三叶)、毛料人工精拣(老梗、黄片)、机械精拣(静电除杂机、色选机)。
伍大优质津乔古茶园:西半山—丙山、懂过;东半山—那蕉、邦界、忙蚌。
柒步传统工艺:摊晾、杀青、揉捻、晒干、石磨压制、棉纸包装、笋叶包装
茶品细节:
标准装:357克饼,每件4提合28饼。
品鉴装:约8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