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古老传说
一驮一驮的茶全部打开,细细一看,明白了少庄主自杀的原因,心想:完了完了,自己身负贡品押运的重任,贡茶出了问题我也难逃干系,还是先他一步走吧,也好有人收尸。想着想着,就拔出腰刀往脖子上抹去。店小二一看这阵势,忙跳过来一把抱住他说:“怪了,怪了,你们云南人千里迢迢来送贡茶,贡茶没有送上去,就上吊的上吊,抹脖子的抹脖子,何苦来哉”。罗千总边哭边说:“你不要拦着我,贡茶弄成这个样子,我们是犯了欺君之罪,早一天是死,晚一天是死,让我死了算了”。小二奇道:“你这贡茶好得很嘛,又香又甜,咋个会说要不得了呢?”罗千总说:“小二哥,你莫开我的玩笑了”。小二说:“真的是好茶,你咋个不信,自己瞧瞧”,罗千总这才半信半疑地接过小二端来的茶碗,一看汤色红浓明亮,喝上一口,甘醇爽滑,的确赛过自己平常喝的茶百倍。他一下子来了精神,心想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他拿着小二撬下的茶端详起来,百思不得其解,想了半天,心里打定主意:管他呢,大不了是死,明天将茶贡上再说。
乾隆是一个喜欢品茶、鉴茶的皇帝,他几次下江南都到了江浙茶山,鼓励种茶制茶,他还有一个特制的银斗,专门用来称水的轻重,以评定泡茶名泉的优劣。清朝时,中国的大宗出口产品主要是丝绸、茶叶和陶瓷,茶叶是换取外汇的重要贸易物品,作为治国明君的乾隆深知其重要性,在宫廷中定期设置品茶斗茶大赛,聚集文武百官当众品鉴,取其优胜者而褒奖之,以此刺激民间种茶的积极性,促进茶业生产的发展。
这天,正是各地贡茶齐聚、斗茶赛茶的吉日,一大早,乾隆召集文武百官一起观茶品茶,各地进献的贡茶都在朝堂上一字排开,左边是样茶,右边是泡好的茶汤,古时品茶斗茶都是要先观其形,闻其香,品其味,最后才来评定优劣,皇帝亲自来评茶可是茶学界的最高赛事了。乾隆一看全国各地送来的贡茶真是琳琅满目,品种花色各式各样,多如繁星,什么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四川蒙顶、黄山毛峰、六安瓜片、武夷岩茶等等,都是各地名茶,外形条索紧密,芽头肥壮,汤色绿如翡翠,润如碧玉,都是茶中精品,一时还真不能判定优劣。突然间,他眼前一亮,发现有一种茶饼圆如三秋之月,汤色红浓明亮,犹如红宝石一般,显得十分特别。叫人端上来一闻,一股醇厚的香味直沁心脾,喝上一口,绵甜爽滑,好像绸缎被轻风拂过一样,直落腹中。乾隆大悦道:“此茶何名?圆如三秋皓月,香于九畹之兰,滋味这般的好”。太监推了推旁边的罗千总说:“皇上问你呢,赶快回答”。罗千总何曾见过这样的场面,“扑嗵”一声跪在地上,半天才结结巴巴说出一两句话,讲的又是云南方言,乾隆听了半天也不明白,又问道:“何府所贡?”。太监忙答道:“此茶为云南普洱 府所贡”。“普洱 府,普洱 府……此等好茶居然无名,那就叫普洱 茶吧”乾隆大声说道。这一句罗千总可是听得实实在在,这可是皇上御封的茶名啊,他连不迭叩谢。乾隆又接连品尝了三碗“普洱 茶”,拿着红褐油亮的茶饼不住抚摸,连口赞道“好茶,好茶”。传令太监冲泡赏赐文武百官一同品鉴,于是,朝堂上每人端着一碗红浓明亮的普洱 茶,醇香顿时溢满大堂,赞赏之声不绝于耳。
乾隆十分高兴,他重重赏赐了普洱 府罗千总一行,并下旨要求普洱 府从今以后每年都要进贡这种醇香无比的普洱 茶。罗千总由悲转喜,百感交集,仿佛一天之中从地狱回到了天堂。回到店中,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濮少庄主,少庄主自是喜从天降,他们重谢了小二,要回了那饼撬了一个角的普洱 茶,赶回了普洱 府。
濮老庄主一家领受了皇上的赏赐,普洱 府也是阖府同庆,犹如过节一般热闹了三天。后来,濮庄主伙同普洱 府的茶师根据这饼茶研究出了普洱 茶的加工工艺,其他普洱 茶庄也纷纷效仿,普洱 茶的制茶工艺在普洱 府各茶庄的茶人中代代相传,并不断发扬光大。从此,普洱 茶岁岁入贡清廷,历经两百年而不衰,皇宫中“夏喝龙井,冬饮普洱 ”也成为了一种时尚和传统。
几百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们喝上醇香无比的普洱 茶,普洱 茶的神奇魅力征服了皇室和平民,并远涉南洋诸国,也赢得了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人青睐,普洱 茶的传说被越来越多的人传颂,普洱 茶文化将放射出更加璀灿夺目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