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茶简介——第四章 有机茶园病虫害的控制
有机茶园禁止使用一切化学合成的农药,而农药的使用源于茶园病虫害的防治。茶园病虫的发生和为害又是影响茶树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如何利用茶树自身的生长环境条件,通过采用农业措施、物理措施和生物防治等方法,建立合理的茶树生长体系和健康的生态环境,提高茶园系统内的自然生态调控能力,从而抑制茶园病虫害的爆发,不仅是有机茶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也是有机农业的一个重要原则。
1.有机茶园病虫害控制的原理
茶树是一种多年生常绿灌木型作物,一经种植可连续生产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在现有的栽培管理条件下,一般茶园均能形成树冠茂密郁闭、小气候比较稳定的特殊生态环境,使得茶园中的生物群落结构较其他生态系统复杂,生物种类和数量要丰富得多。这些条件有利于保持茶园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种群的多样性。
农药是茶园生态系统的外来物质,有潜在的干扰生态系统的危险。长期以来在农药使用过程中,只注重在病虫防治的本身,而忽视对茶园环境的作用。从六十年代有机氯农药
在茶园中的大量使用到九十年代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普遍推广,不仅未能有效控制茶园病虫的为害,反而引起茶园病虫区系发生急剧变化,危险性病虫不断发生,茶叶中农药残留、害虫抗药性和再猖獗问题越来越突出;同时,对茶园土壤、微生物、有益昆虫直至高等动物等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干扰了茶园的次生态系统,致使茶园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因此,要保持茶园良好的生态环境,防治茶园病虫中应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乃至不使用化学农药是关键。
此外,尽管茶园中有多种病虫害存在,但通常只有l、2种或2、3种是关键性病虫,它们主要具有以下特点:①病虫的为害期与茶树芽叶生长期同步,②病虫对茶树的为害超过了茶树的补偿能力和忍受限度;③种群数量经常活动在经济闷值范围上下或完全超过。在整个茶园病虫防治中,只要把握关键性病虫的防治,就可以有效地降低由于病虫为害造成的损失。
因此,有机茶园的病虫害控制原理就是在了解茶园这种特殊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基于常规农业存在的弊端,尤其是使用农药的种种害处,本着尊重自然的原则,应用生态学的基本方法,充分发挥以茶树为主体的,以茶园环境为基础的自然生态调控作用,以农业措施为主,辅之适当的生物、物理防治技术,并利用有机茶生产标准中允许使用的植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控制茶园病虫害。从而保证茶树的健康生长。
2.有机茶园病虫害控制的主要技术措施
有机茶园一般应建立在自然条件较好、植被丰富、气候适宜的山区和半山区茶园,在这基础上要注意维持和保护生态环境。要采取植树造林、种植防风林、行道树、遮荫树,增加茶园周围的植被。部分茶园还应该退茶还林、调整茶园布局,使之成为较复杂的生态系统。从而改善茶园的生态环境,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孳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茶园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群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