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茶诗的茶文化意蕴|经典茶诗
茶进行“茗战”,择优选为贡茶。“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斗茶的激烈情形可窥见一二。斗茶成为了宋代制茶技术的助推器,而对于士大夫则作为一种竞技游戏在流行。
斗茶就是利用点茶的技艺来评判茶品的优劣,决定斗茶胜负的标准有两条:汤色纯白为优和汤花色泽鲜白、水痕出现晚者为上。在品饮茶汤的过程中体验,通过一系列的外在茶事达到和谐内心的感受,便是茶道。与酒相反,茶使人的思维清晰,精神抖擞,并且循循善诱,引发诗思。
《登北榭》:“香浮鼻观煎茶熟,喜动眉间炼句成”;《钓台见送客罢还舟熟睡至觉度寺》:“诗情森欲动,茶鼎煎正熟”。茶在驱走睡魔的同时,还给诗人以诗思的启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茶道”一词的是皎然,他在《饮茶歌》中以三次饮茶体验道出了饮茶给人身体和精神上带来的完美体验,步步深入,神韵相连。高雅的茶事营造出来的是由外到内的和谐、由此及彼的怡乐,主客素心同调,体现主人的生活情趣。
《素饭》:“缓步横摩五经简,风炉更试萘山诗”,品茗读经;《余邦英惠小山新芽作小诗三首以谢》:“惟遣春风入牙颊,诗成忽带小山香”,喝茶赋诗;《雨晴》:“萘映盏毫新乳上,琴横荐石细泉呜”,点汤横琴;《幽栖》:“棋局聊相对,茶炉亦自携”,烹茶下棋。
《山行过僧庵不入》:“茶炉烟起知高兴,棋子声疏识苦心。”炉中茶烟袅袅升起令人陶醉,可想而知是茶逢知己了。煎茶品茗的自得其乐则显示诗人宁静淡泊的处世情怀,是惯看世俗喧哗而内心自有一种豁达和从容。陆游需要茶绝不仅仅是身体上的需要,还因茶所呈现出的沉静、内敛、朴素、淡泊等一系列精神内蕴的象征与其追求的精神境界相契合。《幽居即事》:“卧石听松风,萧然老桑苎”;《睡起》:“梦回茗碗聊须把,自扫桐阴置瓦炉”;都体现出一种宁静淡泊的情怀。
《初春感事》:“活火静看茶鼎熟,清泉自注研池宽。人生乐处君知否?万事当从心所安。”生活在贫穷和孤独中的诗人,仍然汲泉煎茶。借着活火烹茶、清泉研磨的情趣触动了哲思,写下了耐人咀嚼的哲理。即使一生未曾封侯封爵;即使国家的衰败无力挽回,堂堂男儿已经做了能做的一切,宁静淡泊是在思考中对自我的寻求。茶道发展的更高的一个阶段,是在开悟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生活的态度——随缘自适。
《菜根谭》有云:“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人生总会遇到难以排解的忧愤,倒不如存一份“此心安处是吾家”的自适。朝廷衰颓已是大势所趋,即使位卑未敢忘忧国,也是枉然。“未死人生谁料得,会来携客试茶瓯”,世事难料,暂时忘却烦恼,邀契阔挚友闻香品茶。
《五月十一日睡起》“茶碗嫩汤初得乳,香篝微火未成灰。翛然自适君知否?一枕清风又过梅。”碗中茶香初聚,乳花嫩白,品茗中诗人静心思虑。随缘自适,在愚人是放任自流,在智者则是对生活冷静的思考。茶使人能够清醒沉静的对人生意义进行参详,乐而不淫,是一种有节制的乐趣,使人站在思辨的高度审视人生,茶诗中透露出一种人生的智慧。
“陆游的茶诗异彩纷呈,既具有文学上的精深美妙,又具有政治、经济、哲学、艺术、美学、医学等博大的内涵”。[6]当茶升华为文人的哲学思考时,诗人在清、静、雅、和的茶道中得到了解脱。因诗人独特的身份和经历,使得陆游的茶诗成为后人窥探宋代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参考文献:
[1]陈玲玲.唐宋茶诗中的哲理追求[D].上海:华东交通大学,2011:1.
[2]陈俏巧.宋代茶具看当时的社会风尚[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6,(11):133.
[3]郭孟良.中国茶典[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66.
[4]胡小军.宋代分茶、斗茶技艺与建窑黑釉瓷茶盏研究[J].茶叶科学,2010,(6):491.
[5]顾云艳.论陆游的茶诗与茶事[J].江南大学,2008:31.
[6]陆游茶缘的主观成因[J].茶业通讯,2010,(9):51.
陆游茶诗的茶文化意蕴
经典茶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