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十大茶学家|茶界名人
胡浩川毕生从事茶叶工作,为中国茶业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冯绍裘(1900-1987)
冯绍裘,茶学家、制茶和审评专家,滇红茶的创始人。在创制滇红,改进祁红、宁红、湖红以及安化砖茶的品质等方面做了开拓性工作;创立工夫红茶升降拼配和初分精分工艺,显著提高了制茶品质和效益。在改变手工制茶传统,推进机械加工方面作出重要贡献,是我国机械制茶奠基人之一。在发展中南各省的茶叶生产、改进茶叶产制技术、设计茶叶初精机械和设计机械联装等方面,作出卓越贡献。
冯绍裘,湖南省衡阳人。1923年毕业于河北省保定农业专科学校。曾在湖南安化茶叶讲习所和长沙高级农业学校任教,在江西省修水实验茶场、安徽祁门茶叶改良场和贵州湄潭实验茶场等处研究改进红茶加工工艺。1938年在湖北筹建恩施茶厂。抗战年代前往云南凤庆,开辟红茶新区,创制滇红工夫红茶。1949年后,任职中南区茶业公司副经理兼产制室主任、汉口茶厂厂长,湖北省茶叶公司总技师。在他的指导和努力下,湖北红茶初步实现了初精制半机械化生产。1958年,在芭蕉茶厂试制红碎茶获得成功。他不仅擅长于红茶加工,而且对茶叶审评也十分精通,在茶界有“冯鼻子”之美称。他在改变手工制茶传统,推进机械加工方面作出重要贡献,是我国机械制茶奠基人之一。在发展中南各省的茶叶生产、改进茶叶产制技术、设计茶叶初精机械和设计机械联装等方面,作出卓越贡献。
蒋芸生(1901-1971)
蒋芸生,茶学家、园艺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茶学教育奠基人之一。为筹建浙江农学院茶叶专修科、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省茶叶学会、中国茶叶学会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在茶树栽培与育种研究等领域有深入研究,并取得显著成就。著有《植物生理学》、《熏茶花卉栽培》、《园茶杂草名录》等。为培养大批茶叶和园艺人才、推动我国茶业的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
蒋芸生,江苏省涟水县人。1925年毕业一日本千叶高等园艺学校。回国后,曾任浙江大学农学院、上海劳动大学农学院、江苏南通学院、福建协和大学农学院、福建农学院等校副教授、教授和系主任,财政部贸易委员会茶叶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兼茶树栽培组组长。1949年后,先后负责筹建浙江农学院茶叶专修科和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并任第一任科、系主任和所长,后又任浙江农业大学副校长。先后筹组浙江省茶叶学会、中国茶叶学会,并任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
蒋芸生对茶学、园艺学、植物分类学、植物学均有研究,先后主持编写《植物生理学》、《柑桔栽培》等教材。著有《熏茶花卉栽培》、《园茶杂草名录》等。其前半生主要从事园艺教学,后半生则转为茶叶研究工作,建树颇多,贡献卓著,是茶树栽培与育种研究的主要开拓者,为培养大批茶叶和园艺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