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毛虫特征及防治|茶叶病虫害
在4月上旬至5月下旬、6月下旬至7月下旬、8月下旬至10月上句;一年4代区幼虫发生为害期分别在4月上旬至5月下旬、6月上旬至7月下旬、7月下旬至9月中旬、9月中旬至l1月下旬
。
蛹大多在下午羽化,成虫有趋光性。卵成块产于茶树中下部叶背,越冬卵块大多产在向阳较温暖的茶园中,非越冬卵块以茶丛枝叶茂盛或比较荫蔽的茶园中为多。同一茶园以树势茂盛的茶丛上卵块较多。雌蛾产卵前期1~2天,成虫期一般在3~9天。
卵大多在早晨至中午孵化。在湖南长沙,卵期以越冬卵最长,达115~120天,第二代次之12~15天,第三代略短7~13天。卵历期长短受气温高低影响,一般随气温升高而卵期缩短。
在湖南长沙,幼虫期以第一代最长,49~52天,第二、三代较为接近,分别为24~34天和31~35天。幼虫历期长短也受气温影响。
幼虫老熟后爬至茶树根际土块缝中、枯枝落叶下,结茧化蛹。阴暗湿润的地方化蛹多。茶毛虫一年中的种群消长及为害,在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的不同年份及季节,差异较大;常表现出间歇性大发生或局部成灾。影响其种群消长的主导因子有气候条件和天敌数量。
在气候条件中,影响最大的是气温。春天气温回升早且快,则越冬卵孵化较早,年发生世代数随年平均气温升高而增多。高温干旱,田间湿度低,则蛹羽化率低,成虫产卵量少,种群数量下降。
茶毛虫天敌种类十分丰富,对种群数量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在卵期有寄生蜂,主要种类有茶毛虫黑卵蜂、赤眼蜂。幼虫期有茶毛虫绒茧蜂、茶毛虫瘦姬蜂、毒蛾瘦姬蜂、小胞瘦姬蜂、日本黄茧蜂、细菌性软化病和核型多角体病毒。幼虫至蛹跨期寄生的有2种寄蝇。此外,还有瓢虫、食虫椿象、步甲、蜘蛛等捕食性天敌。上述天敌中以茶毛虫黑卵蜂、细菌性软化病及核型多角体病毒尤为重要,近年来多角体病毒已开始局部应用于田间防治。
【茶毛虫 防治方法】
摘除卵块:在11月至次年3月间摘除越冬卵块。
灯光诱杀:由于茶毛虫成虫有趋光性,在发蛾期点灯诱蛾,可减轻田间为害。
生物防治:减少田问用药次数,促进田间天敌繁殖,发挥自然天敌的控制作用。在卵期可以人工释放赤眼蜂或黑卵蜂。在幼虫3龄前喷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液。杀螟杆菌浓度以每毫升2亿个孢子为宜,核型多角体病毒使用浓度为每毫升l亿个多角体,或每667米2用25~30头虫尸进行防治。
农药防治:
防治适期掌握在3龄前幼虫期。防治指标为百丛卵块5个以上,喷雾方式以侧位低容量喷洒为佳。农药可选用80%敌敌畏(每667米2用药100毫升)、2.5%联苯菊酯(又名天王星,每667米2用药20毫升)、2.5%三氟氯氰菊酯(又名功夫,每667米2用药20~25毫升)、2.5%溴氰菊酯(又名敌杀死,每667米2用药20~25毫升)等。敌敌畏毒砂(土)是行之有效的施药方式.
茶毛虫特征及防治
茶叶病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