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采摘的三项主要技术环节|茶叶制作工艺
测定芽叶的嫩度,有目测法、量度法、化学分析法等,但简单易行的是目测法,即根据芽叶大小,展叶多少,芽叶色泽和形态等生态征状来判断新梢的嫩度。一般新梢的生态征状与新梢的嫩度是密切相关的。例如新梢一叶初展,芽长于叶,是特级龙井的芽叶特征。新梢展叶二、三片,叶色黄绿,近芽的第一片叶面卷或背卷,是高级红、绿的芽叶特征。新梢形成对夹叶,叶色转青,近基部一、二个新叶已接近成熟定型,是乌龙开采的嫩度特征等等。
3、适时采
适时采即是根据留叶采的原理和标准采的嫩度要求,及时分批地把芽叶采下来。因此,适时采是实现合理采的一个重要环节。
适时采的中心内容是开采期、采摘周期和封园期的掌握。
(1)开采期是指每季采摘第一批芽叶的日期。掌握适宜的开采期,不论对增加产量,提高品质和保养树势,都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春,更为重要。我国广大区,春季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树萌发力强,新梢生长旺盛,高峰期明显,如开采期掌握不当,由于受天气、劳力等条件的限制,往往造成顾此失彼、养大采老,不仅使叶品质低劣,而且会影响树势和全年叶的增产。
开采期的掌握,应根据新梢生育状况,留叶要求和采摘标准而定。各地的经验是,开采期宜早不宜迟,以略早为好。一般红、绿区,采用手工分批采摘的,春季当蓬上有10-15%的新梢达到采摘标准、夏秋季有10%左右的新梢达到采摘标准时,就要开采。
(2)采摘周期采摘周期是指采批之间的间隔期。掌握适宜的采摘周期,是保证叶品质,控制采高峰和促进芽不断萌发,从而获得叶高产优质的一个有效措施。
采摘周期的掌握,也应根据树新梢的生育状况、采摘标准和采摘方法而定。一般红、绿,用手工采摘的,春的采摘周期3-5天为宜,夏、秋以5-7天为宜。采摘嫩度要求高、新梢生长旺盛的,采摘周期宜短,春前期采摘高级名或高档红、绿的采摘周期应缩短2-3天。现有的采机没有选择性,很难进行分批采摘,一般每季只采1-2批,因此,采摘周期较长,春为10-20天,夏、秋为20-30天。
(3)封园期是指秋季停止采的日期。封园期的迟早,对叶产量和树长势密切相关。一般说,封园期迟,有利当年增产,但不利于培养树势和安全越冬,会影响翌年的增产,反之,如封园期早,对当年秋产量有一定影响,但有利于培养树势和翌年叶增产。
封园期的迟早,应视环境条件和树长势而定。冬季气候温暖,培肥水平高,树势旺盛,春、夏季已留养适量新叶的,原则上可用到最后一轮新梢为止。冬季气温低,易遭冻害,培肥水平低,树长势弱,以及春、夏季留叶不足的,则应提早封园。我国南部区,一般可采到霜降到立冬。地处热带的海南区,甚至全年可采,无所谓封园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