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六堡茶品质的鉴别/彭庆中
2015-12-15
来源:网络
关注: 77672次
谈谈六堡茶品质的鉴别/彭庆中[页2]
多品尝地道六堡茶
一些接触六堡茶不多的外地茶友,对六堡茶认知不深,常常问及该从何入手了解。笔者觉得,要了解六堡茶,非常关键的是要走对路,少走弯路,更不要走入误区。
要了解六堡茶,要多喝多比较。想少走弯路、不走弯路,最好先不要一味追老茶陈茶。可从年份浅的六堡茶入手,选一些知名品牌、老牌子的六堡茶,这些茶品,从原料及工艺、口味都比较典型,特别是一些经广大茶友“品鉴”推荐出来的一些经典编号,可作为六堡茶的标杆和代表。
在品鉴、比较了某个厂家几个不同编号的六堡茶,感受其风格特点后,可以横向地对比其他厂家不同风格的茶,然后挑选出一些有特点的、适合自己口味的六堡茶,将这些不同编号的六堡茶进行对比,感受其异同。
品茶,有一个很实用的方法,就是对比。
通过两者对泡对比,往往两者的优点缺点会一目了然,通过比较,知道什么是自己需要的,哪种风格是自己喜欢的。当然,初接触六堡茶的茶友未必能够一下子辨别出孰优孰劣,也不必强调优劣,但起码哪种口感适合自己,是可以得出结论的。适合自己的,便是好茶。
通过这样的比较,很快会发现一些口味风格适合自己的厂家。对古法六堡茶也是如此,将不同“山头”、区域的六堡茶进行对泡比较,找到适合自己口味的。其中,确保原料必须是原种六堡茶,这点尤为重要。
然后,就到了了解六堡茶的第二个关键点——多交流。
是很不严谨很不科学的。
而且,接下来的一句“六堡茶、方包茶应具松烟香”就很有问题了,要知道,不是所有的六堡茶都有松烟香,而且,随着工艺技术的进步和消费群体取向和市场趋势,有松烟香的六堡茶已经不是当今主流,更不应作为审评的标准注明“应具松烟香”。
遵循黑茶的审评方法,在以往的审评中,因为没有列出,评委们都没有特别关注到六堡茶所独有的品种香——槟榔香,更别说六堡茶还有其他的木香、藤香、瑶香等细小分类和各种香气强弱轻重的特点了。窃以为,这是很不客观的,也是对规范和促进六堡茶产业发展不利的。
固然,对六堡茶的香气“要求”不多,是有历史上用以出口创汇品质需求的原因。但时至今日,随着市场的增大和市场上六堡茶品类的逐步丰富,我们的有关部门应该制定出一套更适合六堡茶审评的规范方法,当然,也可以是行业协会牵头制定的地方性审评方法,与时俱进,更准确更客观地对六堡茶进行品鉴审评,并引导六堡茶多品类开发和研究。也有利于将六堡茶的“槟榔香”等特点作为卖点,推广市场。
多品尝地道六堡茶
一些接触六堡茶不多的外地茶友,对六堡茶认知不深,常常问及该从何入手了解。笔者觉得,要了解六堡茶,非常关键的是要走对路,少走弯路,更不要走入误区。
要了解六堡茶,要多喝多比较。想少走弯路、不走弯路,最好先不要一味追老茶陈茶。可从年份浅的六堡茶入手,选一些知名品牌、老牌子的六堡茶,这些茶品,从原料及工艺、口味都比较典型,特别是一些经广大茶友“品鉴”推荐出来的一些经典编号,可作为六堡茶的标杆和代表。
在品鉴、比较了某个厂家几个不同编号的六堡茶,感受其风格特点后,可以横向地对比其他厂家不同风格的茶,然后挑选出一些有特点的、适合自己口味的六堡茶,将这些不同编号的六堡茶进行对比,感受其异同。
品茶,有一个很实用的方法,就是对比。
通过两者对泡对比,往往两者的优点缺点会一目了然,通过比较,知道什么是自己需要的,哪种风格是自己喜欢的。当然,初接触六堡茶的茶友未必能够一下子辨别出孰优孰劣,也不必强调优劣,但起码哪种口感适合自己,是可以得出结论的。适合自己的,便是好茶。
通过这样的比较,很快会发现一些口味风格适合自己的厂家。对古法六堡茶也是如此,将不同“山头”、区域的六堡茶进行对泡比较,找到适合自己口味的。其中,确保原料必须是原种六堡茶,这点尤为重要。
然后,就到了了解六堡茶的第二个关键点——多交流。
更多相关:六堡茶品质的鉴别
欢迎手机访问 茶叶网-手机版 (www.168te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