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茶园的防虫害对策
一、当前茶园中农药群众使用现状和存在问题
㈠茶园病虫发生概况
当前茶园病虫发生仍然严重。病虫种类繁多,常见茶树害虫40多种,常见茶树病害30多种。病虫害每年对茶树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一般减产10~20%,并且会使茶叶品质明显下降。
主要害虫种类:
1.吸汁害虫 这类害虫体型小,都具有刺吸式或锉吸式口器。将口针插入组织中,吸取汁液危害,使芽梢萎缩,叶片变色,组织粗化或锈变,叶片脱落,生长停滞。有的会诱致煤病。主要种类有: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蚧类(长白蚧、椰圆蚧、角蜡蚧等)、螨类 (茶橙瘿螨、茶跗线螨等)、茶蚜、蓟马等。
2.食叶害虫 食叶害虫都具有咀嚼式口器,咀食芽叶,直接造成茶叶减产。主要种类有:尺蠖类(茶尺蠖、油桐尺蠖、茶银尺蠖等)、毒蛾类(茶毛虫、茶黑毒蛾)、刺蛾类(扁刺蛾、茶刺蛾等)、蓑蛾类(茶蓑蛾、大蓑蛾、褐蓑蛾、小蓑蛾)和象甲类(茶丽纹象甲等).
㈡无公害茶园中适用农药品种少
过去茶园中常用农药如噻嗪酮(优乐得)对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蚧类等多种吸汁害虫具有良好防效;又如速螨酮(灭螨灵)对茶橙瘿螨等多种害螨防效好,但近年来欧盟制订的茶叶中噻嗪酮和速螨酮的最大残留标准很低,为0.02mg/kg,因此,在未制订正式标准前,暂时停止使用。目前氰戊菊酯和乐果已在茶叶生产中被禁用,还缺乏相应的替代品种。
生物农药种类少,而且杀虫谱不广,一般对鳞翅目等食叶类害虫有效,尤其缺乏对小绿叶蝉和茶叶害螨具有高效的生物农药或植物源农药。有机茶园中更缺乏高效的农药品种。
㈢农药残留水平总体上有明显下降
但2004年停滞在2003年水平上。以氰戊菊酯为例,茶叶样品中平均超标率1999年测定为80%,到2003年和2004年均下降到18%.
二、对应措施
㈠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力度
茶园是有害生物和有益生物种群的栖息地,改善茶园生态环境,为有益生物种群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如茶园周围植树,有助于茶园生态系的生物多样性,发挥茶园的自然调控能力,良好的生态条件,是实现无公害茶叶生产的前提。
2.坚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加强生态调控的力度
⑴选用抗病虫品种
不同茶树品种对各种病虫害具有不同的抗性程度。人们可以通过选择、杂交、定向培育等手段,加速这种性状的稳定和利用。选用对当地主要病虫种类有较强抗性的无性系。
⑵合理采摘
茶树芽梢是多种芽叶病虫的食料和产卵场所,及时合理采摘对叶蝉、蚜虫、螨类 等有明显抑制作用。
⑶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如增施磷、钾肥通常会增强茶树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增施有机肥会减轻茶叶螨类 的发生。而偏施氮肥会促使茶叶螨类 和茶树叶部病害的发生。
⑷茶园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