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病虫害控制
等。
(2)利用昆虫性信息素和互利素来诱杀和干扰昆虫的正常行为,在日本已开始利用茶卷叶蛾的性外激素干扰和防治茶卷叶蛾。
(3)利用灯光、色板、糖醋液等诱杀害虫,目前已开发的新型杀虫灯运用了光、波。色、味4种诱杀方式,选用能避天敌习性,而对植食性害虫有极强的诱杀力的光源、波长、波段来诱杀害虫。因此对天敌相对安全,可比较有效地用于具有赵光习性的茶园害虫的防治。
(4)根据有机茶标准,在明确使用方法后,可选择使用植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如苦惊素、除虫菊和鱼藤酮等均具杀虫活性,对鳞翅目害虫和假眼绿叶蝉都有一定的防效。但植物性农药对益虫也有杀伤作用 ,只是在害虫发生较严重时才能使用。矿物源农药如石硫合剂等可用于防治茶叶螨类、小绿叶蝉和茶树病害,但应严格控制在冬季封园等非采茶季节使用。
三、有机茶园常见病虫害的防治
1.假眼小绿叶蝉
(1)识别特征。该虫属不完全变态昆虫,一生只经过卵、若虫和成虫3个阶段。成虫体长3-4mm,全身黄绿至绿色;卵长约0.8mm,香蕉形;若虫除翅尚末形成外,体形、体色与成虫相似。该虫以成虫和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危害,被害芽梢生长受阻,新芽不发,危害严重时幼嫩芽叶呈枯焦状,无茶可采,全年以夏条受害最重。成虫多栖息于茶丛叶层中,无趋光性,卵产于嫩梢组织中;若虫畏光,常栖息在嫩叶背面。
(2)发生规律。一年发生9-12代,以成虫越冬,翌年早春成虫开始取食孕卵,茶树发芽后开始产卵繁殖。成虫有陆续孕卵和分批产卵习性,尤其是越冬代成虫的产卵期可长达1个月之久,因此各虫态混杂和世代重叠现象十分严重。全年一般有两个发生高峰,即6月份和9-10月份。成、若虫在雨天和晨露时不活动,时暗时雨的天气,以及留养和杂草丛生的茶园有利于该虫发生。
(3)防治要点。①分批及时采茶或轻修剪能除去大量的卵和若虫,抑制其发展;②喷施白僵菌或植物源药剂进行防治;③叶蝉发生量较多的年份,冬季用石硫合剂封园。
2.茶毛虫
(1)识别特征。成虫体长6-13mm,雌蛾翅淡黄褐色,雄蛾翅黑褐色;卵近圆形,较集中;幼虫黄褐色,每节的背面与侧面各有1个绒球状毛瘤,上着生黄色毒毛,随着虫龄增大,背部的毛瘤渐转黑色。雌蛾产卵于老叶背面。幼虫有群集性,3龄前群集性很强,常数十头至数百头聚集在叶背取食下表皮和叶肉,留下表皮呈半透明黄绿色薄膜状。3龄后开始分群迁移危害,咬食叶片呈缺刻。幼虫老熟后爬至茶丛根际枯枝落叶中或浅土中结革化蛹。成虫具有趋光性。
(2)发生规律。一般一年发生2-3代。以卵块在老叶背面越冬,翌年4月幼虫开始孵化,危害期在4-9月之间。发生较整齐,世代间无重叠现象。
(3)防治要点。①利用茶毛虫的群集性,结合茶园管理摘除卵块和虫群;②喷施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③灯光诱杀成虫;④在低龄幼虫期喷施Bt制剂。
3.茶刺蛾
(l)识别特征。成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