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御批的《茶商章程》揭示 万里茶道上的安化黑茶其历史地位与作用无可替代
二十年(1755),正月,协理总督刘统勋,帮甘省雇脚骡,抽拨800匹。又协助甘省骡马2200头,解往泾州,供送兵之用。
三月,调任甘肃巡抚。四月,解运甘省西宁府官茶二万封(茶封为茶叶计量单位之一。清代杨应琚《酌筹甘省茶政疏》“甘省额设茶引二万七千二百九十六引,每引行茶一百斤……以每五斤为一封……”),供军营赏号之用。
五月,平定准噶尔,迎送文武员弁1000余人经甘省酒泉回京。
六月,调任湖南巡抚。 乾隆二十一年六月(1756年)陈宏谋拟订采办官茶章程,以便商民。
十一月,调补陕西巡抚,十二月抵陕西,雇骡马5000余匹协济甘肃。
乾隆二十二年,增购骡马千余头支援甘省。六月,亲题“四来堂”匾额于抚署厅次,以示四度抚陕之意。
乾隆二十七年十月,陈宏谋再任湖南巡抚。
从以上《陈宏谋年谱简编》摘录中可看出,陈宏谋为乾隆皇帝依重的封疆大吏,在平定边疆少数民族叛乱中,以熟谙甘陕二省情况临危受命,为军队供济一切物质。茶叶是当时国家最重要战略物质,即用来茶马互市(直到清咸丰年,地方马场奉命裁撤,各地军队所需马匹统归自购,官府设置的茶马交易随之停废,茶马互市交易自此终止),又用来军队发赏。因此乾隆二十年五月平定准葛尔后,陈宏谋立刻调往湖南产茶区。《湖南通志·物产》174卷中记载:“清初,茶产安化者佳,充贡而外,西北各省多用此茶,而甘肃及西域外藩(需)之尤切,设立官商,做成茶封,取官茶以充市赏、赍请蒙古之用,每年商贾云集”。正因为陈宏谋非常了解西北民族“不可一日无茶”的切身体会和安化黑茶在维护国家边疆安全的重要作用,为了打击私贩安化黑茶、冲击国家引茶制度的行为,确保晋陕茶商收购,特制订《茶商章程》。
四、《茶商章程》的重要意义
陈宏谋奏定的《茶商章程》,真实地反映了清初至乾隆年间安化黑茶产业的兴盛与繁荣,以及晋陕二省茶商在万里茶道(古丝绸之路)运销安化黑茶的空前盛况。安化黑茶自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正式成为官茶(清·张廷玉《明史·食货志》);清雍正八年(1730年)安化代知事许搏翮详定茶税章程,小淹一带茶农、茶商为此刻成“苞芷园茶叶禁碑”(引自清同治《安化县志》),禁掺杂使假,禁外路茶冒充安化茶等;到清乾隆二十一年湖南巡抚陈宏谋制订《茶商章程》,在长达161年的茶叶贸易中,晋、陕等地茶商以安化茶山为优质茶源基地,以黑毛茶、三尖茶(即天尖、贡尖、生尖等细茶)为主要产品,以茶庄、茶行(含牙行)、茶农为生产组织,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模式,开辟了一条以安化为起点的通往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俄罗斯及欧洲腹地的“万里茶道”。安化黑茶由此走向世界,闻名于世,古邑安化也由此成为了万里茶道重要起点之一,其历史地位与作用无可替代!(文章来源:安化百姓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