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水仙茶的传说|茶文化趣谈
水仙茶产于福建省武夷山区的建瓯一带。这是一种奇特的茶树,它只开花不结子,因而要靠压条的办法繁殖。
传说古时候建瓯有个善良厚道的小伙子,父母双亡,家境贫寒,依靠到武夷山砍柴为生。他在山上砍柴时,从不损害林木,也不伤害各类动物。下山卖柴也是从不要高价,总是任凭买柴的人随意给钱。这样反倒使他砍的柴卖得好。
有一天,小伙子砍柴时觉得闷热得很,刚一举起砍刀就汗流浃背,而且热得他头昏脑涨,口干舌燥。尽管这样,他仍坚持爬坡砍柴。霎时间雷声大作,眼看就是一场暴雨。他直起腰,往四外看了看,竟然没有可避雨的地方。他有些心急了,可是恰在此时见到一只小松鼠从他身边跑过去。他想小松鼠也是寻找避雨的地方,就顺着小松鼠跑的路线赶过去。
小伙子刚翻过一个小山冈,就见到一个山洞,于是就进洞里避雨。他一进洞就闻到一种清香的气息。四处寻找原来是洞口有棵小树,开着白花,散发着香气。他就随手摘了几朵小白花含在嘴里,顿时觉得满嘴清香,生津解渴。不大会儿觉得浑身清爽。雨过天晴后,他背起砍的柴下山时,顺便从那棵开白花的小树上折了个带花的枝条,并没有想干什么,只想下山时一路闻着这种香气。
回到家就随手将这个枝条仍在土墙边。不料,夜里下雨。小伙子发现从山洞折来的那根枝条又长出新芽,开出了小白花。他觉得很奇怪,就将那根枝条插在屋后的菜园里。几天后它就长成了小树,继续发芽、开花。小伙子就采摘白花卖到药店里。药店掌柜惊奇地说:“这是祝仙洞的茶呀,你怎么弄来的?”小伙子如实回答,药店掌柜说:“福气呀,很多采药人都不敢去祝仙洞采这种茶,你今后可不愁吃穿喽!”的确,小伙子每年折枝压条,不几年就有了一片茶林,依靠卖这种茶花,过上了惬意的生活。
小伙子的日子过好了,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村子,大家纷纷来他家观赏这种祝仙洞茶。因为当地人的“祝”字读音,与“水”字相近,在传言中就将祝仙洞茶传称“水仙洞茶”,后来又在传言中简化为水仙茶了。
还有个传说,说的是在武夷山的天心岩下有座天心庵,庵里的道士喜欢饮茶,就请来父女二人到天心庵种茶。这位父亲叫白云公,女儿叫白姑娘。父女俩精心种茶,除了供应天心庵的道士们饮用外,剩余的还能卖个好价钱,因此,日子过得还算不错;然而,白云公老汉因偶感风寒,酿成大病,不治而亡。白姑娘孤身一人,很精心地支撑着这个茶园。
有一天,白姑娘到附近的水仙洞担水,偶然间发现在石缝里长着一棵小茶树。她就将小茶树移栽到水仙洞旁的一块土地上,每次去担水时就给小茶树浇点水。到了第二年小茶树长得有三四尺高了,茶芽嫩黄,茶叶油绿,十分让人喜欢。白姑娘将采摘的茶芽炒制好,舍不得喝,也舍不得卖,就存放在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