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茶园主要病虫防治技术介绍
茶叶是农业的一大支柱,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又是我国的重要出口商品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茶叶品质和农药残留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茶叶是人们的健康饮品,如人们长期饮用劣质和农药残留超标的茶叶,不仅对健康不利,且易发生各种疾病甚至癌症,所以抓好无公害茶树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发展无公害茶叶生产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应大力提倡以防为主,综合防治,做到经常检查茶树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以早防、早治,把病虫害控制在防治指标之下。
在药剂防治上,首先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其次才选择高效、低毒与易降解、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并在收获安全期前使用,保证药物有足够的时间降解,才能达到无公害茶叶的卫生标准。茶园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如滴滴涕、杀虫脒、甲胺磷、甲基1605、三氯杀螨醇、水胺硫磷、氰戊菊酯、久效磷、氧化乐果、呋喃丹、五氯酚钠、毒杀芬、来福灵、甲氰菊酯、哒螨灵、乙酰甲胺磷等农药。
在茶园施肥上应推广使用生物肥料、农家肥,减少化肥使用量,要求每年冬季进行深翻改土,增施有机肥,并客土10-15厘米,生产季节适当喷施果大生、氨基酸、百施利等有机营养液,使茶树生机旺盛,提高抗病虫能力。
无公害茶园主要病虫防治
(一)茶树害虫:
吸汁害虫:茶小绿叶蝉、茶蚧壳虫、茶黑刺粉虱、茶螨、茶蚜。咬食芽叶害虫:茶毛虫、茶尺蠖、茶衰蛾、茶蟓甲、茶卷叶蛾。
1、茶小绿叶蝉:又名浮尘子、跳跳虫,以刺吸性口器刺入嫩梢组织,吸取汁液,使新梢生长受阻、叶脉变红,芽叶萎缩枯焦,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一年发生9-13代,全年以夏茶为害最重,暑秋茶次之,春茶较轻。防治方法:冬季清园,必须在冬季至早春这段时间内清除园内杂草,枯枝落叶进行集中烧毁,以减少越冬虫源,在化学药剂的选择上须具备触杀性强,内吸性好的农药,如5%茶虫绝杀1000倍(收获安全期10天,以下简称几天)或2.5%绿色通1500倍(12天)或90%敌百虫粉600倍(7天),加果大生1500倍进行均匀喷雾,包括周围杂等。
2、茶蚧壳虫:包括长白蚧、椭园蚧、蛇眼蚧、红蜡蚧、龟蜡蚧、角蜡蚧。蚧壳虫一般虫体小,虫体外覆盖着一层灰色,褐色或白色蜡质层,以雌成虫或若虫吸食茶树汁液,致使芽叶瘦小,叶片稀少,严重时茶树枯死,药剂选择须含有溶蜡剂和高渗透剂的农药,如22%虫多杀1000倍(15天),90%机油150倍(15天),冬季用天蚧1号(龙泉松酯)100-150倍进行喷雾。
3、茶黑刺粉虱:成虫灰白色,体小约1毫米,幼虫椭园形,扁平,淡黄色,后转黑色,体背有刚毛,以幼虫定点于叶背吸取叶片汁液,分泌物能大量诱发煤烟病的发生,使树势衰退,芽梢停止萌发,茶叶严重减产。药剂选择:22%虫多杀1000倍(15天),10%吡虫啉1500倍(1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