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山小种红茶加工的几个关键技术|正山小种制作
揉捻时一般掌握“轻重轻“的加压原则。开始揉捻不加压,使叶片初步成条,而后逐步加压卷成条,快结束时减压,以解散团块,收紧差条,回收茶汁。具体操作为第一次50min(不加压20min~中压10min~重压15min~松压5min),中间下机解块;第二次30min(轻压5min~中压10min~重压10min~松压5min)。揉捻程度为细胞破碎率达80%以上,茶叶成条率90%以上,条索紧卷,茶汁充分外溢,用手紧握时,茶汁能从指间挤出。
4 发酵
这是红茶制作的关键技术,目的就是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使叶子发酵充分,增强酶的活化程度,促进多酚类化合物的氧化缩合,形成红茶特有的色泽和滋味.减少青涩气味,并发生浓郁的香气。发酵是绿叶红变的主要过程,形成红茶色香味的关键。
从发酵叶的表征变化规律,来判断发酵程度比较困难。必须在生产实践中,不断积累丰富的经验,适时地掌握发酵适度表征,才能能获得优良品质的红茶。发酵不足:香气不纯,带香气,冲泡后,汤色欠红,泛青色,味青涩,叶底花青;发酵过度:香气低闷,冲泡后,汤色红暗而浑浊,滋味平淡,叶底红暗多乌条;发酵适度:颜色主体呈红褐色夹带暗绿色,青臭味消失,有果香、清香溢出,可以采用直接冲泡发酵叶进行审评的方法来鉴别,要求滋味要基本醇化为宜。
发酵室要求温度适宜,武夷山茶区一般为22~28℃,相对湿度95%以上,空气新鲜供氧充足。发酵时间与叶子老嫩,整碎,揉捻程度和季节,发酵室温度,湿度都有密切的关系,发酵时间从揉捻算起,夏秋茶需2.0~4.5h。夏季在自然条件下,茶坯达到发酵适度缩短至90min左右,但因茶坯发酵不均匀,降低了红茶品质。因此,在夏季红茶发酵过程中,中途要适时翻拌茶坯,使其混合均匀,以达到充分发酵的目的。要获得高品质正山小种红茶,还是尽量采取恒温恒湿发酵。
5 干燥
干燥是利用高温破坏霉的活性,停止发酵,固定萎凋,揉捻,特别是发酵所形成的品质。同时能继续发散青臭气,进一步发展茶叶香气,蒸发水分使含水量降低到6%左右,紧缩茶条,防止霉变,便于贮运。干燥的时间受温度,鲜叶老嫩度,叶层厚度等都有很大关系。温高,时间短;温度低,时间长。因此,操作上采取“高温烘干,先高后低”的原则和多次干燥,在二次干燥中间进行适当的摊晾。
武夷山茶区红茶烘干一般分两次,初烘阶段与再烘阶段。采用连续烘干机或者手拉式百叶烘干机进行,第一次初烘阶段温度110~130℃,使茶叶含水量在20%~25%,厚度2.0cm,炒干10~25min,达到8成干时下烘,摊晾30min后;第二次再烘阶段温度70~95℃,厚度3.0~4.0cm,时间60~90min,烘足干为止。烘干程度要掌握适当,特别是含水量要符合要求。初烘阶段适度的叶子,手捏稍有刺手,但叶面软有强性折梗不断,含水量为20%~25%左右。再烘阶段适度的叶子,条索紧结,手捻成米,色泽乌润,香气浓烈,含水量6%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