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淮绿梭·绿茶|河南名茶
“清淮绿梭 ”茶属绿茶类,是桐柏县经作站茶叶技术人员根据绿茶的制作原理和名茶色、香、味、形俱佳并有自身特色的质量要求,通过反复操作和对比总结研制而成的。
【名称】清淮绿梭
【类别】绿茶
【产地】河南省桐柏县
发展历史
桐柏县种茶历史悠久,据今有一千多年历史,但至建国前夕,几乎全部毁灭,仅鸿仪河乡的罗汉肚子山上幸存两株直径为8~9厘米的粗的大茶树。民间老郎中熊子谦每年采其叶加工成茶,馈人治病,沽名不利,以后又摘其实植于房前屋后,久而久之植树成园,面积约1亩。1961年河南省农业厅和河南省供销社的钱远昭、宋加堂来此调查,认为桐柏县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都非常适宜种茶,建议作为适宜区大力发展茶叶生产。1962年河南省农业厅投资在县城金塘罐处建立国营茶场示范。以后在人民政府关怀重视下,发动群众劈山种茶,并把茶叶生产列为桐柏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鸿仪河、程湾、果园、月河、吴城、毛集等乡,茶园面积约45000亩。清淮绿梭 茶产在果园乡。
采制
“清淮绿梭 ”茶是采用当地群体茶树品种的1芽1叶和1芽2叶初展的鲜叶作为原料,经过杀青,揉捻,整形,烘焙制作而成。在操作上,杀青锅温在130~140℃,投叶0.4千克。翻炒至杀青适度;揉捻在100℃左右的锅内揉抖成条;整形是在70~80℃锅内进行,采用抓、挤、甩等动作运用的巧妙结合,塑造成“梭”形,炒至七至八成干出锅,分两次烘焙足干。
“清淮绿梭 ”茶制作工艺流程主要包括:鲜叶采摘——摊放——杀青——整形——干燥等几个工序。
1.鲜叶采摘、摊放
制作高档“清淮绿梭 ”茶,采摘必须要求原料嫩,均匀一致。标准是:幼嫩的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芽叶大小一致,色泽均匀,且无紫芽叶、病虫害叶、单片叶、破碎叶和变质叶。采摘后的鲜叶要及时摊晾4—6小时,失去部分水分,叶片萎缩后再杀青,易杀透杀匀,避免红梗红叶,叶片的萎缩还可增加茶叶的韧性,使杀青过程中,茶汁不易被挤出,保持成茶翠绿的色泽,同时,还可使鲜叶中显青草气的化学成份得以挥发和转化,改善成茶香气的纯度。
2.杀青
杀青要掌握杀快、杀匀、杀透的原则,避免出现红、焦、闷,杀青的关键是要控制好杀青锅温。每锅投叶量250—300g,鲜叶刚下锅时锅温掌握在100—120℃(叶下锅后有连续的炒芝麻爆声),开始转入整形,杀青时间约3—4分钟。
3.整形
当杀青至叶质变软,稍有粘性,叶面失去光泽,呈暗绿色,茶梗折而不断时开始整形,整形锅温80℃,整形手法是由按、捺、抖、带、甩几个动作巧妙配合完成,整形过程用力轻一重一轻,先是以理条为主,按、捺用力要轻,待叶不粘时逐步加重压成梭形,成形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