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主要害虫及其防治方法
湿润的条件下容易发生,高温干旱不利于其发育繁殖。茶小卷叶蛾在丘陵茶区为害较重。【防治方法】①采摘灭虫。根据茶小卷叶蛾幼虫集聚嫩梢的特点,可采取分批及时采摘的办法进行灭虫,机采效果更好。②生物防治 。减少用药,保护天敌,同时可人工释放赤眼蜂,喷施微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茶小卷叶蛾颗粒病毒。③农药防治。当每丛茶树虫口达到8头以上时进行农药防治,掌握在1~2龄幼虫期蓬面喷药。药剂选择:有机茶、绿色食品AA级茶园可选用0.36%苦参碱(每亩用药量50-75毫升)、2.5%鱼藤酮(每亩用药量150。200毫升)。绿色食品A级和无公害茶园还可选用80qo敌敌畏(每亩用药量50~100毫升)、2.5%溴氰菊酯(敌杀死)(15~20毫升)、2.4%苦参碱+0.8%氯氰菊酯合剂(每亩用药量50~75毫升)。6.茶刺蛾茶刺蛾又称茶角刺蛾,是我国茶树刺蛾类的一种主要害虫。幼虫喜食成叶、老叶。1、2龄幼虫大多在茶丛中下部老叶背面取食下表皮及叶肉,残留上表皮,被害叶呈现半透明的枯斑:3龄后逐渐向茶丛中、上部转移,夜间及清晨常爬至叶面取食,留下不规则孑L洞。茶刺蛾每年发生3~4代,在华南茶区1~4代幼虫发生期分别为:3月中旬至5月上旬、5月中旬至7月上旬、7月中旬至9月上旬、9月中旬至次年2月下旬。成虫白天栖息在茶丛下部叶背,卵散产于茶树叶片背面叶缘处。茶刺蛾一般以第2、3代为害较重。【防治方法】①结合冬耕施肥,进行清园灭茧。②发蛾盛期用黑光灯诱杀。③幼龄期幼虫用白僵菌或苏云金杆菌按每亩0.5千克对水100升喷雾。还可采取在茶刺蛾产卵期人工释放赤眼蜂的办法进行防治。④药剂防治。喷药时要将药液均匀喷到茶丛及叶背。用药种类同茶尺蠖。(二)吸汁类害虫 1.假眼小绿叶蝉假眼小绿叶蝉又名茶小绿叶蝉,是我国茶区分布最广的一种重要茶树害虫。假眼小绿叶蝉以成虫和若虫刺吸茶树新梢汁液,影响茶树营养物质的正常输送。一般受害茶园夏秋茶减产10%以上,受害重的减产可达30%~50%,甚至无收。此外,在加工过程中碎、末茶增加,成品率下降,易产生烟焦味,对茶叶品质也有严重影响。世代重叠,华南地区每年发生11~13代,无明显越冬现象。假眼小绿叶蝉适合在温暖湿润的气候下发生,适合温度为17。28℃,最适合温度是20~26℃,尤其是遇到时晴时雨天气。【防治方法】①生物防治 。保护和培养天敌蜘蛛,主要措施是冬季茶园铺草、减少农药使用。②农业防治。坚持分批勤采,必要时适当强采。因为茶小绿叶蝉主要危害幼嫩芽叶,通过对达到采摘标准的幼嫩新梢进行分批及时采摘,必要时强采,可有效控制茶小绿叶蝉的虫口。③药剂防治。在5~6月害虫发生第一高峰期前百叶虫口超过6头、9~10月第二高峰期前百叶虫量超过12头的茶园都应该全面施药防治。药剂选择:有机茶、绿色食品AA级茶园可选用2.5%鱼藤酮(每亩用药150~200毫升)或其他植物农药、球孢白僵菌。绿色食品A级和无公害茶园可选用10qv吡虫啉(每亩用药15~20克)、98%巴丹(每亩用药40~50克)、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每亩用药2~3克)、2.5%联苯菊酯(天王星,每亩用药20毫升)。2.茶梨蚧茶梨蚧为害时以若虫及雌成虫固着茶树枝叶上吸食汁液,严重发生时可使树势衰退,芽叶稀少,甚至造成茶树落叶,茶枝枯竭。一般每年发生2~3代,各代孵化高峰期分别为5月上旬、6月下旬和8月下旬。茶树荫蔽、通风透光性差,有利于茶梨蚧生长繁殖。【防治方法】①保护和利用天敌瓢虫、寄生蜂。②通过茶园管理,抑制虫口发生。主要措施有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注意排水,增强树势。利用修剪、疏枝,剪除虫枝、枯枝,清除徒长枝、地蕻枝,清蔸亮脚。春茶时及时分批采摘,压低越冬虫口。③合理施用化学农药。根据虫情监测预报,掌握在若虫盛孵至初龄盛期及时施药,延误时机则介壳形成,药效相应降低。有机茶和绿色食品AA级茶园可在非采摘期喷施45%石硫合剂晶体200~300倍液(每亩用药0.25~0.3千克)。绿色食品A级和无公害茶园可用45%马拉硫磷(每亩用药100~125毫升)、40.7%毒死蜱(每亩用药75~100毫升)。3.茶橙瘿螨以成、若螨刺吸为害茶树芽梢和成叶,使叶片失绿,叶脉红褐,叶面变暗无光泽,叶背多褐色细纹锈斑,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是对茶园危害最大的茶叶害螨。每年发生20多代,世代重叠。一年有两次高峰,分别在夏茶和秋茶期间发生。据研究分析,茶橙瘿螨最适宜在温度25~27℃、相对湿度85%,时晴时雨,雨天多而雨量少的气候条件下发生。茶树生长旺盛,芽叶较嫩,有利于茶橙瘿螨取食繁衍。【防治方法】①勤除杂草,清除落叶,结合耕作、开沟施肥消灭地面螨虫。秋后至早春进行轻修剪、疏枝,剪除衰枝、徒长枝,压低螨口基数。茶季叶面施肥,氮、磷、钾混合喷施,抑制螨虫发生。②药剂防治。早春检查螨虫发生情况,确定发虫中心。发生季节掌握螨口发生高峰初期,按防治指标施药。茶橙瘿螨:平均每叶有螨20头;茶短须螨:平均每叶有螨10~15头;茶跗线螨:平均每叶有螨10头以上,有螨芽叶率30%以上。可选用药剂:有机茶及绿色食品AA级茶园,可在非采摘期喷施45%石硫合剂晶体200~300倍液(每亩用量0.25~0.37千克)或石硫合剂0.3波美度。绿色食品A级和低残留茶园还可喷施73%克螨特1500~2000倍液(每亩用药40~50毫升)、20%四螨嗪(螨死净)1000倍液(每亩用药50~75毫升)。4.黑刺粉虱黑刺粉虱是我国茶区发生范围较广的一种茶树主要害虫,长江下游乃至华南茶区屡有严重发生,局部成灾。黑刺粉虱为害时以若虫定居于叶背刺吸汁液,并大量排泄蜜露于下层叶面上,招致烟煤菌寄生,严重时可造成烟煤病的流行,茶园一片乌黑,阻碍茶树光合作用,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黑刺粉虱在广东部分地区每年发生5代,多以3龄若虫在茶树中、下部叶背越冬。1~4代幼虫发生期分别为4月中旬至6月下旬、6月下旬至8月下旬,8月下旬至10月中旬、10月中旬至越冬。【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通过修剪、疏枝、中耕除草,增强树势,增加通风透光,抑制虫口发生。②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如寄生蜂、瓢虫、蜘蛛等。在1、2龄幼虫期喷洒韦伯虫座孢菌液,浓度为每毫升含2亿-3亿个孢子。③药剂防治。掌握在卵孵化盛期或成虫盛期进行。防治成虫以低容量蓬面扫喷为宜,幼虫期提倡侧位喷洒,药液主要喷到茶树中、下部叶背。药剂可选用10%吡虫啉2000~3000倍液(每亩用药量20~30克)、98%巴丹1000倍液(每亩用药量40~50克)、50%辛硫磷800~1000倍液(每亩用药量100毫升)、80%敌敌畏800~1000倍液(每亩用药量50~60毫升)。5.茶蚜茶蚜俗称蜜虫、腻虫。为害时,茶蚜聚集在幼嫩新梢叶背吸食汁液,致使受害叶片扭卷、萎缩,伸展停滞,甚至枯竭。此外,茶蚜排泄在新梢上的蜜露招致煤菌寄生,使得用被害芽叶制成的干茶色泽发暗,茶汤混浊,带腥味,严重影响芽叶生长与茶叶产量和品质。茶蚜每年发生25代以上,在华南茶区则多以无翅蚜越冬,甚至无明显越冬现象。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是为害高峰期。茶蚜趋嫩性强,聚集于新梢叶背和嫩茎上刺吸汁液,以芽下第一、二叶上的虫量最多。【防治方法】①注重保护天敌资源,强化生态控制。保留茶园周边植被,茶园铺草,让瓢虫、草蛉、食蚜蝇等天敌安全越冬。幼龄茶园可间作冬季绿肥,招引天敌繁衍,控制春季茶蚜危害。 ②投产茶园可采取分批勤采,严重发生茶园适当重采,可有效控制虫口增长。幼龄茶园结合打顶或定型修剪,压制虫口发生。③药剂防治。有机茶、绿色食品AA级茶园,喷施2.5%鱼藤酮500倍液(每亩用药量150毫升)。绿色食品A级和低残留茶园还可喷施50%辛硫磷1000~1500倍液(每亩用药量40~ 50毫升)、10%吡虫啉5000-7500倍液(每亩用药量药量10~15克)、2.5%溴氰菊酯6000~8000倍液(每亩用药10~15克)、2.5%溴氰菊酯6000~8000倍液(每亩用药量12.5~15毫升)。6.茶黄蓟马茶黄蓟马是南方茶区主要害虫之一。以成虫和幼虫锉9叶汁液,被害叶主脉两侧出现两条或多条红褐色条痕疤,色暗淡,叶质硬脆,严重时整叶变褐、焦枯。广东每年发代,世代重叠,无明显越冬现象。1~4月虫口少,5月开升,7~8月遇高温波动较大,9月下旬开始盛发,10~l1进入高峰期,直到12月下旬虫口下降。茶黄蓟马趋嫩性强,多在芽及芽下1~3叶吸食。【防治方法】①华南地区在4轮芽之前,应重点采取分批及时采摘灭虫;5~6轮芽应重点进行药剂防治。②采摘茶园1~4轮芽,只需结合小绿叶蝉兼治。幼龄茶园5月以后及采摘茶园5轮芽期需及时喷药。防治指标为幼龄茶园60头/百梢,虫梢率30%;成龄茶园1~4轮芽放宽掌握,5轮芽为100头,百梢,虫梢率40%。农药种类:有机茶、绿色食品AA级茶园可喷施2.5%鱼藤酮300~500倍液(每亩用药量150~ 200毫升)。绿色食品A级和无公害茶园还可喷施10%吡虫啉4000~5000倍液(每亩用药量15~20克)、35%赛丹1000倍液(每亩用药量50~75毫升)、98%杀螟丹1000~2000倍液(每亩用药量40~5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