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病虫害无公害化治理对策
茶叶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农产品之一,也是我市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的重要经济来源。我市现有名茶几十种,敬亭绿雪、塔泉云雾、古雪剑芽、天竺云芽都是享有盛誉的名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茶叶生产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茶叶产品竞争乏力,市场逐年萎缩,究其原因,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农药残留、微生物、重金属超标,因此,研究茶要病虫害治理技术,降低农药残留污染,生产无公害茶叶,已成为茶叶生产经销行业的一个重要课题。
1、茶树的主要病虫害
常年为害茶树的主要害虫有茶假眼小绿叶蝉、茶尺蠖、黑刺粉虱、茶毛虫、茶橙瘿螨等;病害有茶云纹叶枯病、茶饼病、茶苗白绢病、茶白星病等,虫害重于病害。
2、茶叶无公害化生产的病虫治理对策
2.1选用抗病优良品种
选用福鼎大白、龙井43号、浙农119、乌榴早等抗病优质高产品种。
2.2健身栽培
⑴合理密植。根据茶园栽培环境,采取双条植的栽植方式,规格为:丛距33厘米,行距150厘米,每丛3株。合理密植能有效控制茶园小气候,提高茶树抗病虫性能和丰产性能。
⑵合理修剪。1-3年的幼龄茶园依次按株高30、50、60厘米进行定型修剪;成年茶园在定型修剪5年后于树冠下15厘米处下剪,剪去1层鸡爪枝;衰老茶园重修剪后台刈相结合,保持茶树有旺盛的生命力,提高茶叶品质和产量及抗病虫性。
⑶平衡施肥。采取“地下肥与叶面追肥相结合,氮、磷、钾和微肥激素配方施用”技术,冬肥以有机肥为主,不施或少施速效氮肥,以免发生冻害和诱发白星病等病害。
⑷中耕除草,清洁茶园。结合施肥进行中耕松土,改善土壤通透性,在生长季节及时拨除茶园杂草,减少病虫滋生场所。
2.3保护利用自然天敌
茶园行间蓄留繁缕、猪殃殃、黄花菜、车前草等矮化良性杂草和刈割山青嫩草,铺于茶树行间,增加茶园土壤有机质,促进茶园降温、保温、优化天敌栖息、生态环境,同时,在施药时应使用对天敌无杀伤力的农药品种。据观察,蓄留良性杂草的茶园,每100厘米茶丛有蜘蛛158头,异色瓢虫27头,草蛉8头,捕食螨48头,而裸地茶园分别为68、7、2、52头。
2.4应用灯光诱杀技术在茶园每50亩安装佳多频振式杀虫灯1台,灯具距离地面1.5米,每晚开灯10小时,据调查,该灯对茶小绿叶蝉、茶毛虫、茶尺蠖、茶衰蛾等均有较好的诱杀效果,而对天敌杀伤力较小,益害比为1:96,灯区与非灯区比较,平均减少药剂防治2-3次,经济、生态效益显著。
2.5科学合理进行化学防治
⑴加强病虫监测。技术人员和茶农密切配合,搞好病虫调查,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及时防治。春茶重点抓好茶白星病、茶饼病的防治,4月上、中旬掌握3天平均气温在15℃以上,新梢病叶率在5%时施药防治,夏茶重点抓好茶小绿叶蝉、茶毛虫、黑刺粉虱、茶尺蠖的防治,兼治其他病虫。
⑵正确选择农药品种。根据不同的防治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