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外交(1):安化茶叶技术人员援非与马里人人民建立深厚情谊
故事背景:
据了解,马里共和国是西非面积第二大国家,1960年宣布独立后,于当年10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为了帮助马里发展经济,我国先后指派农业,工业等方面的专家前往马里和当地人一起开展生产。今天的茶叶外交故事就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
——网络图片
故事人物:
蒋冬兴,1929年出生,安化县田庄乡人,原安化县茶叶试验场副场长,茶叶栽培技术骨干。1970,受国家指派前往马里共和国,开展茶树栽培,茶叶丰产实验,茶叶加工等工作。
——蒋冬兴档案资料
采访:
原安化县茶叶试验场副场长 蒋冬兴:“那边是1960年宣布独立的,过去是法国殖民地,后来宣布独立,凯塔向毛主席提出来要发展茶业。国家就指派福建茶叶研究所和湖南茶叶研究所”
湖南方面选定了当时在安化县茶叶试验场任副场长的蒋冬兴作为茶叶技术专家去援非,蒋冬兴说,当时毛主席提出:身教大于言教的外交理念,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外交政策,他欣然前往。当时的马里共和国国内形势还处于混乱之中,家人对他的人身安全很是担心,但是,他说,为了国家,流血牺牲怕不得。
——蒋冬兴档案资料
采访:
原安化县茶叶试验场副场长 蒋冬兴:“国家强大还是不怕!
根据周总理的指示:要坚守阵地,这个阵地不能放。”
1970年,蒋冬兴来到马里,接替那里的茶叶技术人员继续开展茶树栽培实验。
采访:
原安化县茶叶试验场副场长 蒋冬兴: “过去进行茶叶制种,看是否能成功,刚开始建的时候面积不太大。”
(左一为蒋冬兴)
据蒋冬兴说,马里当地发展茶树栽培最大的难题是气候问题。
采访:
原安化县茶叶试验场副场长 蒋冬兴:“那个地方是六个月不下雨,六个月下雨。干和涝非常明显。新栽茶树只要一个星期就干死了,没有水。栽茶要先开行,灌溉水后,才能栽茶。长起来的时候特别快,一年就能长一米多高,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未老先衰。因为气温高了。在赤道上嘛。五月份来雨,不太大,11月尾就断雨了。11月尾到来年四月份不下雨,是半年不下雨,半年下大雨。一下雨就是瓢泼大雨,不像我们这边,有阴天。下雨时泥呀,风呀都来了,下完了又是大太阳天。”
——网络图片
如何克服旱涝和高温的影响,是茶树栽培的关键点。
采访:
原安化县茶叶试验场副场长 蒋冬兴:“我去之前是中央茶科所教授李连标写的:设计产量为:一公顷产一吨茶。我去的时候还只达到了0.7吨,还差这么多。”
蒋冬兴说,在他到后不久,马里当地相关负责人就来到场里要求把产量搞上去,于是蒋冬兴就开始着手“茶叶丰产实验”,他在之前的栽培管理方法上,提出了四改。
采访:
原安化县茶叶试验场副场长 蒋冬兴:“过去他们雨季的时候 肥施得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