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记录】中国“川”字茶 青砖铺就万里茶路
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一,成吉思汗春祭查干苏鲁克大典都在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境内的成吉思汗陵如期举行,身着传统服饰的蒙古族人民熟练的将一块块印有“川”字标记的紧实茶砖在祭祀现场堆码整齐,这些外形为长方砖形,色泽青褐,香气纯正的茶砖,是来祭拜大汗的牧民们自发带来的,在这里,青砖茶已陪着牧民们走过了六百余年的岁月风霜。
成吉思汗春祭查干苏鲁克大典 祭祀团自发献上茶砖
自古以来内蒙古就地处高寒地带,肉多菜少,《明史》曾载:“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困以病。”蒙汉贸易相通后,牧民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之说。砖茶在边疆牧民心中,是每日生活的必需品。
茶是藏、蒙等边疆人民日常饮食必需品
他们辨别砖茶是否正宗、质量是否上乘的方式,就是用手抚摸茶砖中间的“川”字印记。同时,因为家家必备,砖茶也成为了草原上堪比货币的硬通货。
手摸茶砖“川”字印记以辩真伪
小贴士
马克思在《俄国人和中国人》一书中就曾记载到:在整个库伦城和蒙古,流通最广的等价交换物是砖茶,常被分割成小块用于交易,一只羊合12到15块砖茶,一峰骆驼合120块—150块,一只中国烟斗值2到5块。老百姓常常背上一口袋砖茶甚至于拉一整车上集市交易购物,卢布与中国银两都不及砖茶。
作为“砖茶之乡”,赤壁所盛产的青砖茶,属于黑茶类。与其他茶品不同,漫长的渥堆发酵期是砖茶制作尤为特殊、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采摘回一芽五叶甚至六叶、带有红梗的茶原料,在杀青、揉捻之后,先要经过的小堆渥堆发酵。经三次翻堆使茶叶发酵均匀后,再进入长达九个月乃至一年的大堆渥堆期。
采摘
揉捻
渥堆发酵
在漫长的渥堆时间中,茶叶中的茶青素缓慢地转化为茶红素、茶褐素,茶的味道经长时间发酵转化为醇厚、浓郁,砖茶独有的陈香味也因此产生。
小贴士
在茶叶渥堆发酵的大堆中挖洞,以确保茶叶内部的温度和与空气的流通,是砖茶制作几百年来积累下的经验,也是独有的神奇景观。因此赤壁的青砖茶又被称为“洞茶”。
青砖茶独有的长达九个月至一年多的大堆发酵
时代更迭,青砖茶去脂解腻、消食养胃的益处,不但强壮、滋养了一代代蒙古牧民,更在如今,调和了越来越多现代人过于丰盛的食谱。
一块块“川”字茶被一代代茶人压进时间,仍旧是那么朴质醇香……
(本资料内容为微观视界文化传媒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