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安化:茶旅文化齐发展 山城蜕变换新颜
县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构建“一江一湖三山”生态安全格局。加快石漠化地区和老矿区等地质灾害点治理,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立足安化青山绿水和黑茶、中药材等生态产业优势,积极谋划打造大健康产业。
一片茶叶,铺就一条精准扶贫路
安化县马路镇千秋界村民邓秀山,长期依靠几亩田土度日,身体也不硬朗,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户。但2011年开始,在镇上干部的鼓励和当地企业的支持下,他开始承包村上的20亩茶园基地。刚开始时,自有资金不足,镇上想方设法给他申请各种补贴和贷款,村上企业千秋界茶厂也免费为他提供茶苗和肥料等,还给予技术指导,让邓秀山走上了致富路。从2014年开始,邓秀山的茶园丰产,平均每亩纯收入超过7000元。他又陆陆续续把自家的一些山地开发成茶园,到2015年,总面积达到30亩,每年纯收入近20万元。几年下来,邓秀山修建了新房子,买起了小汽车,变成了当地有名的致富先锋。
近年来,像邓秀山这样通过茶园致富的安化贫困群众比比皆是。
安化黑茶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后,县委、县政府便通过各种政策鼓励群众种茶,按照种苗基地2000元/亩、新建基地1000元/亩、老茶园改造500元/亩的标准,对茶农进行补贴。一些龙头企业也建立了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支持散户种茶。在多重刺激下,安化茶农种茶积极性空前高涨,参与茶产业的人数暴涨,因茶而富者万千。
“目前,我县茶产业仍处于稳步发展期。至今年9月底,我县茶叶加工总量4.9万吨,实现综合产值98亿元,茶产业税收1.1亿元。根据发展态势,预计全年全县茶叶加工总量突破6万吨、综合产值达130亿元,建设茶园基地2万亩以上,全县从事茶叶及关联产业人员32万人,茶产业税收1.6亿元。”安化县县委书记熊哲文表示,正是黑茶产业的大力发展,铺就了安化精准扶贫之路,帮助越来越多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为整合资源,近3年来,50家以上的安化黑茶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共筹资2亿多元,解决了近10万贫困人口的发展难题。
目前的安化县,80%的贫困农户都拥有茶园。据了解,茶农新建1亩茶园约需投资5600元,一般三年开始小受益,四年后全面丰产,每亩产值可达13500元,纯收入7500元左右。近年,贫困农户仅因茶增收就达人均1800多元。通过发展黑茶产业,引导人们从事黑茶生产与加工制作,安化县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路。
茶旅文融合,山城迎来发展的春天
今年国庆期间,安化县马路镇云台山村沸腾了。“7天时间,至少平均每天有2000人次的游客来这里,几个农家乐都爆棚了。”村支书邓中跳告诉记者,自2011年村上提出茶旅文一体化发展后,夯实了基础设施,开辟了3000多亩高产有机茶园,引进了3家规模茶企业。云台茶园美和云台黑茶好已经家喻户晓,旅游产业持续升温。2014年开始,平均每年至少10万人次以上游客来到村上,看茶园,品黑茶,欣赏自然美景。村上也通过各种途径,对上山公路实行了硬化、绿化和亮化,引进了英雄公园项目,改造了